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金价难乐观海外多赎回 黄金ETF如何“绝处逢生”

2013年07月04日 07:01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受累于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消息刺激,黄金正在遭遇疯狂抛售。同时华安、国泰两家基金公司于6月24日发行其国内首批两只黄金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业内专家认为,此番金价大跌势必影响黄金ETF发行,在未来不短的时期之内的收益水平难言乐观,投资者出手还需谨慎。

  金价大跳水波及基金新品

  在经历了4月中旬的一波快速下跌后,黄金市场再次遭遇“黄金劫”,现货黄金价格创三年来新低。

  “目前包括瑞银等机构都先后下调金价预估,黄金贵金属市场的空头氛围浓重。”业内人士表示,自黄金从今年四月份步入熊途以来,一些想要抄底黄金的“中国大妈”再次被套牢,对于眼下即将推出的黄金ETF的需求已经再难返回此前的高峰了。

  华泰证券基金研究员王乐乐认为,黄金ETF被动复制黄金现货价格走势,基本上可以看作黄金现货的替代品。首批华安、国泰两家基金公司的黄金ETF从贵金属投资产品线完善角度看具有战略地位。

  然而在黄金大跌的背景下,许多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均奉行“安全总比遗憾好”的投资格言,对于黄金ETF投资持谨慎态度。

  黄金ETF前景不乐观

  国金期货首席经济学家江明德预计,此番黄金下跌并不是市场突然被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的讲话“闪了一下腰”,而是未来不短的时期内,黄金等大宗商品价格低迷的开始。这也为即将试水的基金创新产品黄金ETF蒙上了一层厚重阴影。

  幸福黄金网首席分析师韩立强同样预计,黄金市场走熊迹象较为明显,目前仍处于熊市通道中。由于现推出的两只黄金ETF均挂钩上海黄金交易所挂牌交易的黄金现货合约,目前国内金价仍然是国际金价的影子市场,国际金价的波动对国内黄金ETF具有决定性影响。

  “当前金价的低迷势必会影响到黄金ETF的发行。”在江明德看来,这个时点发行黄金产品可谓“生不逢时”。

  在海外市场上,黄金ETF近期均是净赎回景象。全球最大黄金ETF基金SPDR持仓量持续下降,继6月19日下破1000吨后,截至6月21日,该基金持有量较上一交易日再度减少5.41吨,至989.94吨,再创四年多的新低。

  华安基金指数投资部总监兼华安黄金ETF拟任基金经理许之彦也承认,美元上涨、欧美央行维护当前货币体系以及机构投资者的资产配置调整,对黄金价格形成了负面影响。

  产品设计存“软肋”

  在市场纷纷看空黄金的现状下,此番黄金ETF却不能做空获利设计软肋也让投资者增加了风险。江明德介绍,“申购就相当于做多,只有在黄金上涨时才能获利。”

  此外,目前国内金价和国际金价关联度非常紧密,为了防止套利国内外差价并不大。从国内黄金ETF产品介绍来看,设计的交易时段与股市基本一致,没有夜市,而黄金通常是在晚间波动较大。

  “国内交易所的黄金价格波动由国际金价所决定,如果国际市场出现大幅波动行情,会影响第二天价格的大幅高开低开或者出现涨跌停板。”在韩立强看来,投资者如果过夜交易将会处于被动,加上不能做空,只能被迫做多获利,这在目前黄金熊途中,将增加不少操作难度。

  对于交易时间的设计短板,王乐乐认为,如果夜盘的话,投资者直接做黄金现货就可以了。由于ETF是股票交易所的工具,所以黄金ETF只是黄金现货上的工具而已。

  许多业内专家纷纷“唱空”称黄金已经失去了投资魅力。兴业银行首席基金学家鲁政委预计,未来国际黄金价格跌势将超过预期。(据新华社专电)

 


(责任编辑:马欣)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