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期货交易所交易现场。 新华社资料图片
近日关于国债期货获批准的消息不绝于耳,虽然并未得到管理层的最终证实,但国债期货愈行愈近已是不争事实。证监会副主席姜洋5 月份曾表示“年内力争推出”,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董事长张慎峰上周末在陆家嘴论坛上也表示“目前推出恰逢其时”。18年前,“327国债事件”造成了金融市场国债期货这一重要拼图一直空缺,而国债期货也因此被打上“风险巨大”的烙印。
惊心动魄一幕终生难忘
1992年12月28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推出了12个品种的国债期货合约。所谓的“327”国债是1992年发行1995年6月到期兑付的3年期国库券,发行总量是240亿元人民币。
广州大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蒋昌颖是当年广东最早一批开始做国债期货的投资者。“当时我们散户基本都做多,只有万国证券等大机构在做空。散户觉得通胀高企,保值贴补肯定会提高,但万国等机构却分析认为,价格已经过高不可持续,在市价147元开始做空。”蒋昌颖回忆,“我当时替广州一家机构操盘,最高持仓达到2 万手。”
1995年2月23日财政部公告“327”国债将按148.5元兑付,多头借利好大肆买入,将价格推到了151.98元。下午两点多,蒋昌颖突然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说“可能会出事”,于是将多单全部平仓,当天赢利达到800万元。而在下午4时22分,由于错判形势面临60亿元巨亏的万国证券管金生先以50万口把327国债价格从151.30元轰到150元,然后把价位打到148元,最后一个730万口的巨大卖单把价位打到147.40元,这笔730万口卖单面值1460亿元。
“许多多头瞬间爆仓,但到下午五点多,交易所又宣布最后8 分钟交易无效。”蒋昌颖回忆,当天晚上,他们几个交易员冒雨在广州街上走了很久,心情一直难以平复,“惊心动魄一幕终生难忘”。
中国国际期货宝安营业部总经理林长江向记者介绍,当时他指导的客户基本上是做多,尾盘8 分钟使很多客户跌入冰窟,但后来又绝处逢生,“那种从天堂到地狱再回到天堂的感觉,没有经历过的人是难以想象的。”
“327”国债事件最终以管金生入狱告终,而国债期货也在当年5 月被取缔至今。
悲剧不会重演
“327”国债事件被称为中国证券史上的“巴林事件”,也有人将1995年2月23日称为“中国证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国债期货重新上市,悲剧是否会重演一直成为关注的焦点。
“最简单的一点,管金生最后一笔730万口,是在保证金完全不足的情况下抛出的,当时的交易机制就是允许先透支做单,收盘后结算,放大杠杆,加大风险,现在的风险控制已经严格了很多,保证金不足就会被强行平仓。”蒋昌颖认为,“所以当时的那种疯狂是不会再出现的。”
中金所结算部王玮向记者介绍,国债期货市场环境已经发生根本改变,“国债期货市场规模不断扩大,327时我国国债现货市场的流通规模在1000亿元左右,而截至2011年底国债现货流通规模约6.45万亿元,约为当年的63倍。”如此大的市场规模已经难以操纵。
据记者了解,设计中的股指期货合约最低保证金为2%,如果加上期货公司收取的保证金,杠杆应该在30-40倍。
对股市资金分流有限
昨天,沪深股市弱势震荡下跌,国债期货推出的消息是“利空”消息之一,有业内人士通过微博分析,国债期货可能会造成资金分流“数千亿”。
不过这一数字被认为大大夸大了,有专业人士向记者称,估计国债期货推出之初,日成交额可能只有3万-4万手,资金存量只有几十亿。林长江也预计,目前股指期货的资金存量约在300亿元左右,国债期货对资金的分流不会超过股指期货。
“这是一个伪命题,”蒋昌颖表示,“期货市场上的保证金和股市资金是很少有交集的,从另一个方面讲,只要哪个市场有机会,资金就会往哪个市场走,股市涨了钱自然会来。”
王玮介绍,国债和股票市场投资者群体等方面存在固有差异,国债市场价格波动较小,主要吸引低风险偏好投资者,参与主体是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券商和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以资产配置为主要目的,股票市场主要吸引高风险偏好投资者。
林长江介绍,作为国债的最主要持有者,目前商业银行如何进入国债期货市场尚无定论,因此在推出之初或会缺席,私募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有可能成为最初的主要参与者。“国债期货本来就是一个小众市场,初期市场规模比较有限,不会出现热炒,不会吸引大量资金。”
相关 链接
何为国债期货
国债期货是指通过有组织的交易场所预先确定买卖价格并于未来特定时间内进行钱券交割的国债派生交易方式。国债期货属于金融期货的一种,是一种高级的金融衍生工具。它是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金融市场不稳定的背景下,为满足投资者规避利率风险的需求而产生的。
据介绍,国债期货合约标的面值为100万元人民币,票面利率为3%的中期国债、可交割国债、在交割月首日剩余期限为4-7年的固定利率国债。最少的变动价位是0.002元,合约月份是最近的三个季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