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北京未来四环内房价每平将超10万
2013中国中小企业投融资交易会7月13日在京召开。天津博旭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邓立坤在做客新华社中国金融信息网演播室时表示,从长期来看一线城市房价可能还会上涨,北京未来四环以内的房价会超过每平米10万元,因为刚性需求的存在决定了房价难降。如果要平抑房价,一是应扩大供给并降低拿地价格,二是减少中间的交易流程,使二手房交易更便捷。
邓立坤认为,房价走势必须和地域比较相关,不能笼统地谈房价走势。一线城市长期来看房价可能还会上涨。以北京为例,未来四环以内的房价会超过每平米10万元,如果将这一房价与东京、纽约、中国香港相比,算是低的。北京的房价上涨有内在因素,首先地域面积狭小,二环内又不能盖高楼,盖楼的地方小了,只能往三环、四环或者郊区盖楼。未来城市化的进程步伐还有20—30年,全国无数精英涌入一线城市,他们有住房需求,此外,还有工商业的其他需求,所以刚性需求打压不住,房价就降不下来。
邓立坤指出,要平抑房价,重点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扩大供给,拨更多地,同时降低拿地价格。现在房地产开发商拿地的价格很高,这是房价高的重要原因。二是减少和简化中间的交易流程,降低税费,使二手房交易更加便捷。如果二手房交易不便捷,大家都去买一手房,本来想平抑房价的,结果价格还在往上涨。
(责任编辑:蒋诗舟)
延伸阅读
|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