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试点4周年 人民币“占领”一成跨境贸易

2013年07月15日 06:22   来源: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正紧锣密鼓地推进。

  上周五(7月12日),央行等部门决定将QFII投资额度增加到1500亿美元,将RQFII试点在新加坡、伦敦等地进一步拓展。

  “这是离岸人民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开放逐步扩大的又一进展”,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战略发展部副总经理宗良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而就在上周三 (7月10日),央行也发文简化跨境人民币业务流程,内容包括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等多方面。

  中国银行运营服务总部 (收付清算)总经理张雷7月12日表示,央行主导研究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计划(CIPS)将于今年推出,它将为全球人民币清算提供多一种选择。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末,人民币在跨境贸易使用占比已达到11%。

  人民币跨境贸易占比11%

  自2009年7月我国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至今,人民币国际化刚好走完四年历程,人民币跨境结算获得了快速增长:2012年全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累计为2.94万亿元人民币,较上年的2.08万亿元成长41.3%,是2009年试点初期36亿元人民币的近817倍。

  “截至目前,人民币在跨境贸易使用占比已达到11%。”中行副行长陈四清上周五在《中国银行跨境人民币业务白皮书》发布会上称。

  据中行对境内外客户的调查问卷显示,超过一半的客户认为未来五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占比会达到20%~30%,61%的境外受访客户打算在跨境贸易中使用人民币或进一步提升人民币结算占比。

  “在使用跨境人民币产品时,境内客户看重其规避汇率风险的作用,境外客户看重人民币币值是否保持较长时间稳定,可见人民币保持币值稳定最有利于稳步提升人民币的跨境使用水平。”中行公司金融总部(国际结算)总经理程军称。

  不过,中行统计数据也显示,境外提供人民币产品和服务的金融机构数量仍有不足,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品种有限。

  大宗商品定价权需提高

  尽管中国政府及商业银行积极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且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中使用比例也已超过10%,但人民币在核心市场中的使用率和话语权地位仍不容乐观。“人民币在大宗商品贸易中的定价权比例亟需提高。”程军说道。

  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但在外商报价方面仍沿用美元报价,而且即便一些贸易存在欧元或日元报价,但往往要先折算成美元报价,人民币在国际大宗商品贸易上依然未被广泛接受。在贸易中,下订单和付款往往存在时间差,因此美元对人民币变动,或者其他货币对人民币变动,就容易产生由汇率波动带来的额外损失。

  调查显示,人民币在大宗商品定价权方面较弱,发生汇率波动时,有不少客户接受外商报价,完全承担汇率损失,虽然以人民币结算,但定价一定程度上仍需参照外币价格。

  “如以2012年大宗商品进口量1200亿~1300亿美元计算,汇率波动损失约为30亿~40亿美元左右。”宝城期货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程小勇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对大宗商品而言,定价权表现在国际结算上,美元作为国际结算货币,在国际贸易中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商品定价往往起决定性作用。”

  此外,目前主要离岸金融中心银行间的跨境业务占据了参与统计的银行跨境业务总额的约50%。

  “香港作为人民币离岸中心,目前存款近7000亿元,大致占海外人民币存款七成。香港在贸易结算、人民币跨境结算超过50%。”中行海外机构管理部副总经理聂林称。

  目前,全球多个金融城市如伦敦、新加坡正积极参与离岸人民币中心建设,并有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有人民币清算行。

  张雷表示,央行主导研究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计划 (CIPS)将于今年推出,但有可能推迟或在今年底推出系统的第一阶段,它将为全球人民币清算提供多一种选择。


(责任编辑:马欣)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