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全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上表示,近年来小微企业信贷投放更趋合理,在连续4年完成“两个不低于”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贷款可获得性。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至5月,小微企业的获贷率达到85.71%。
虽然目前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面临新问题、新考验,但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取得长足进步。尚福林表示,银行业已初步建立起多元化、多层次服务小微企业的组织体系。各基层网点广泛配备了小微企业专门团队和资源,积极探索专营机构模式。目前,全国已有100多家银行设立了不同形式的专营机构,组建了876家村镇银行。
融资性担保公司在规范整顿的基础上,积极发挥增信作用。截至2012年末,全国融资性担保贷款余额1.46万亿元,担保贷款户数24.7万户。
同时,信贷投放更趋合理。尚福林称,一是增长势头稳定。银行业按照银监会提出的“两个不低于”目标,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截至2013年5月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6万亿元,占全部贷款的比重从2012年末的21.95%上升到22.22%,较年初增加1.1万亿元,同比增长21.35%,已连续4年实现“两个不低于”。
在此基础上,银监会进一步提出“提高贷款可获得性,拓宽金融服务覆盖面”的要求。2012年末,获得贷款的小微企业达1184.05万户,占比23.22%;获得综合金融服务 (含存款、结算、理财、咨询等)2401.75万户,占比47.09%。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至5月,小微企业的获贷率达到85.71%。
二是地区差距缩小,行业分布更趋合理。截至2013年5月末,中西部地区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长较全国平均水平高5.33个百分点;贷款增量占全国增量的47.83%。超过75%的小微企业贷款投向了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和民生领域。
此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体制机制逐步优化。例如,针对小微企业信息不对称的特点,创新信息收集和使用方式。将财务类“硬信息”和企业经营及业主个人情况等“软信息”相结合,利用地缘、人缘、亲缘优势,创新“三品” (人品、产品、押品)、“三表” (电表、水表、海关报表)等信用评审模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小微企业“缺信息”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