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交割周空头不收敛 期指延续贴水

2013年07月17日 11:07   来源:中国证券报   

  昨日股指期货四个合约小幅上涨。截至收盘,主力合约IF1307报收2305点,较上一交易日结算价小涨14.2点,涨幅达0.62%。其余三个远月合约涨幅均在0.25%左右,而沪深300现货指数昨日涨幅为0.46%。

  市场人士指出,本周五即将交割的主力合约IF1307昨日收盘贴水逾12点,盘中一度超过28点,而交割日IF1307将向沪深300现货指数收敛,空头则将承担贴水收敛的亏损。多位市场人士看好近期多头表现,认为期指有望延续反弹走势。

  此外,期指当前主力合约IF1307将于本周五交割,目前主力资金已经加快移仓,昨日IF1307减仓5840手,而下月合约IF1308增仓7608手。

  谨慎情绪压制期指

  

  昨日期指早盘震荡整理,尾盘快速拉升。收盘四个合约累计持仓小幅增加2397手至84890手,成交量减少72942手至102万手。广发期货分析师胡岸指出,相对于总持仓量连续两天大幅增仓,成交量出现萎缩,反映出目前市场情绪较为纠结,经济疲软等因素将继续压制期指走势,短期或呈现震荡格局。

  收盘主力席位持仓数据来看,汇总公布持仓的三个合约,多头席位上,国泰君安、光大、中粮分别增仓840、802、477手,鲁证、海通分别减持459、404手;空头席位上,永安、南华、金瑞分别加仓974、503、463手,银河、光大分别减持513、300手。而三个合约累计净空持仓增仓582手至6630手。

  从持仓明细来看,胡岸分析,各主要席位近期多空变化都不大,显示目前市场存在多空分歧,后期仍需要反复震荡消化分歧。本周交割的IF1307收盘贴水仍超过12个点,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多头信心不足。

  上海中期期货分析师陶勤英持类似观点,其认为多空双方情绪均较为谨慎。她分析,从日内持仓变化来看,多空双方中并没有一方主导昨日行情,多空双方之间的意见分歧较大,目前市场处于经济与政策的博弈阶段。一方面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另一方面市场对于政策利好的预期攀升,这导致近期股指走势呈现出较大的波动性,昨日期指总持仓量继续回升,也进一步体现出多空双方间意见分歧。“目前市场对于政策利好的预期较高,但同样对经济形势疲弱也有一定的预期”。

  多头表现较为沉稳 

  “多头维持沉稳作风”,长江期货资深分析师王旺对于期指近期走势较为乐观。

  对于空头表现,王旺说,空方热情过高,昨日IF1307全天最高贴水达到22.98点,并且数次盘中回调过程中贴水超过20点。仅剩3个交易日到期交割,这么大的贴水,“空头太不理智”。

  国泰君安期货金融工程师胡江来指出,期指量化加权指示信号较多地指向多头方向,期指接连三周上行,小幅上行态势尚在延续,合约间的价差处在相对合理范围,弱势空头排列迹象不改。净空持仓处在8000手下方,突破6000手,到达0.66万手位置,空头情绪有所升温。从资金利率层面来看,期限较长的债券回购利率高出5月份均值,期指面临的资金压力短期仍将持续,建立长期多头头寸的时机尚未成熟。

  北方期货更为乐观,其建议投资者空单止盈,趋势性多单仍可以继续持有。瑞达期货同样持多头思路,其指出市场的上行动能仍在,期指仍将延续反弹。短期来看,对于股指,短期在业绩预喜的背景下,休整过后仍有惯性上涨的动能,这些因素在短期内或将继续左右股指走势。中长期来看,经济的相对“稳定”肯定贯穿于结构调整的主线中,在经济环境相对较差情况下,政策预计会出现扶持动作。同时,对于股指未来选择一个相对合理价格重启IPO是监管层必须要考虑的事情。在这种“经济弱势和融资功能缺失”的双重压力下,其看好政策作为,并由此带来的股指中期多头趋势。“对于期指后期走势持谨慎乐观态度”,陶勤英亦认为。 (记者 熊锋)


(责任编辑:杨东)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