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新增的不良贷款主要集中于长三角一带的制造业和批发业,而当前的浙江制造业利润已经逼近生死线。
据银监会公布统计数据,今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5265亿元,连续6个季度反弹,不良率为0.96%。转眼间,银行将再次迎来半年业绩大考,向来以制造业闻名天下的长三角经济能否复苏,关乎上市银行的不良资产压力。为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奔赴浙江地区,历时多日实地走访部分制造企业,发现当地中小制造业已经逼近零利润的生死线。而劳动力成本上升、昂贵的租金等正在不断蚕食着制造业的利润,部分企业已经选择迁往成本更低的内陆地区。
“股份制银行一季度逾期贷款、关注类贷款双升,半年报资产质量仍然承压。”一位股份制银行人士表示,眼下新增不良资产依然以长三角地区为主,尤其是浙江、江苏、上海三地出口企业密集,经济下行环境下生存非常困难。
新增不良贷款集中于长三角
银行人士担心,长三角经济复苏不如预期,将令银行不良资产承压。
今年一季度,上市银行新增不良贷款主要集中于长三角地区,浙江、江苏、上海不良率分别上升76个、23个和13个BP,这三个地区出口企业较为密集、民间借贷活跃,受经济下行影响突出,出口乏力、民间信用体系崩塌,信用风险暴露明显。
据中信证券的一份研报显示,上市银行一季度不良贷款行业分布上,制造业、贸易流通环节企业分别新增252亿元、72亿元不良贷款,增幅较大。
“二季度恐怕也不甚理想,浙江省的制造业仍然非常困难,外界传言的‘弱势复苏’并不正确。”浙江一位股份制商业银行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在他看来,劳动力成本上升、生活成本提高已经吞噬了中小制造业几乎所有的利润。“二季度不良率上升会趋缓,但还会保持上升态势。”
分析人士指出,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逾期、关注类贷款上升需要引起警惕。
“一季度末,大型银行关注类贷款比率为2.82%,环比下降20个BP;而股份制银行为1.25%,环比上升10个BP。”中信证券研报分析认为,“2012年末,大型银行逾期贷款率为1.23%,较为平稳,股份制银行则为1.24%,连续上行。”
上述研报认为,一季度,部分银行逾期贷款环比增幅在10%~20%;同期银行不良贷款增幅为7%。逾期贷款(尤其是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增速扩大预示着二季度银行业资产质量仍将有一定压力。
机构预测,上市银行二季度不良率在1%左右,股份制银行压力略大,二季度单季不良贷款余额增幅在400亿左右,不良率可能从0.96%反弹至0.98%。分析师预测,2013年全年不良贷款仍会平稳上升。
中小企业几无利润可言
“浙江省的中小制造业税负率相当低。”在嘉兴经营皮革的王先生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圈子里现在很多传统的小微制造企业的税负率只有1.5%左右,意味着一家企业1000万元销售收入,向国家交纳的增值税只有15万元。税负率越低,意味着企业在制造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附加值越低。”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企业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税负率1.5%,反过来倒算得出,企业产品从原材料采购到成品卖出,附加值增加约为90万元左右,90万元再扣除不能提供增值税抵扣的成本因素后所剩无几。
对一般制造业来说,工人的薪酬、固定资产的折旧、银行的贷款利息都属于无法提供增值税抵扣的项目。“像传统制造业的工人工资,一般年薪4万左右,雇佣15名工人,每年人力成本就要扣除60万元左右。一些制造设备需要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王先生说道,“还要扣除场地租金,对于小型制造企业而言,一年租金至少十余万,银行贷款利息也有十余万,90万元被工资、折旧、租金、利息抵扣,基本没有利润可言。”
除了利润微薄,另外一个让中小企业尴尬的是没有话语权,这往往导致中小企业面临资金链的压力。
“比如现在的钢铁行业,处境比较困难,之前还传出钢厂盈利不如养猪,但是钢厂处于产业链的上端,在整条钢铁产业链中,钢厂的谈判能力很强。”一位熟悉钢铁领域的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钢厂在销售过程中几乎没有应收账款。它每卖出一吨钢材就有现金到账,甚至有些还是下游企业提前把款打到账上,才能提货,先收钱再交货。但对于处于产业链下游的中小企业来说,生存处境要艰难得多,进口原材料必须要拿现金去买,不能赊账。”
“中小钢材企业卖产品时也有困境,下家要扣紧他的钱,动辄二、三个月,导致企业运转的压力要比产业链的上游要难得多。小中企业现在的处境确实很难。”上述人士告诉记者。
高成本下企业无奈出走
记者发现,“工资变高”已是企业主解答为何利润下滑的高频词汇。
据中信证券的调研报告指出,2012年,浙江省小型企业因成本压力大量倒闭,而大中型规模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尽管订单状况相对平稳,但其利润空间正在被逐渐收窄,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速将继续回落。
回顾2012年整体贸易形势,浙江外贸同比增长仅0.9%,低于全国平均增速6.2%。
“工资涨得快,我皮革厂里普通工人工资2007年每月2500元,2012年单月就要接近4000元了,老板不好做。”在嘉兴经营皮革生意的王先生对记者说,“圈里大家都在讨论,工资5年里涨15%~20%,下一步该怎么走?”
此外,劳动力成本上升促使一些外资企业将工厂搬出中国。以浙江省服装纺织类制造业为例,2012年该行业全年增长15%,今年部分产能向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转移,为了压缩物流成本,部分产能转移至中美洲国家;医疗器材、工业机电今年也有30%的产能去了墨西哥。
一直被热议的人民币升值问题,似乎暂未对企业主造成太多困扰,出口企业通过外汇远期等金融工具锁定利润。另有企业主反映,企业融资成本也略有下降,2010年年化贷款利率高达10%~11%,去年下降至7%~8%。
种种压力迫使企业主们自谋出路。“沿海地区无论是人力还是租金都难以承受,相比较而言中部省份更有竞争力。”在嘉兴拥有一家服饰厂的张先生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我们正计划迁往江西,那里生活成本更低。”
“不过,江西省的一些上下游产业配套方案并不完备,还有运输成本也会上升,迁往江西只是无奈之举。”张先生略带一丝遗憾。
为了保住利润,不少企业主有着和张先生类似的想法。据中信证券调研,目前浙江省出口企业主要存在四种变革方式:拓展多元化的海外市场;制造环节前往内陆省份;使用机器替代人工、提升技术层次;整合上下游产业链。
“制鞋行业倾向于市场多元化、向内地迁移、整合产业链发展;而洁具行业则倾向于市场多元化、整合产业链;制衣行业坚持市场多元化、整合产业链;液晶面板则想向内地迁移、整合产业链。”上述调研了列举了部分行业的变革方式。
力挺制造业 银行放贷未放缓
制造业利润虽薄,但是牢牢扎根地方经济。有银行人士表示,银行力挺制造业,承诺不抽贷就是看中制造业的成熟稳定。
“短时间内,市场还不可能把这批制造企业都淘汰出去,制造业在浙江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利润率不一定非常高,但是稳定。”浙江省一股份制商业银行分行负责人表示,“成熟行业的市场供求稳定,利润率处于平均利润水平,有利于银行的风险控制。”
他指出,以嘉兴地区为例,本次经济危机中,嘉兴地区银行的不良资产恶化主要集中在少数行业中,钢贸、光伏这两个行业面临的风险比较突出。“前期钢贸已经暴露出来了,今后光伏产业可能也会遇到风险暴露问题。但是总结上述两个行业,我觉得跟这些传统制造业相比,还是有一些区别。因为这两个行业,成长速度过快,资金进入是带有一定的投机性因素的。”
谈到光伏行业,该银行人士认为,新兴行业成长性虽好,但是起伏过大、不稳定。“不仅是光伏,大部分行业起步阶段都会呈现利润率高、起伏大的情况,而后慢慢成熟趋于稳定。对银行而言,要抛弃暴利的心态,高回报往往意味着高风险。我们的希望还是能够走风险与收益相对平衡的路。”
据嘉兴银监局相关人士向记者透露,截至4月底,嘉兴辖内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800亿元,贷款余额3800多亿元,同比增长14%,未见放缓迹象;不良贷款余额50亿元,不良贷款率1.33%;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500多亿元,增速不到10%。
此外,浙江嘉兴地区还推出“无还本续贷”业务,相当于到期不用归还本金,只要能还上利息就能享受续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