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贷款利率管制放开“巨资”理财收益或上涨

2013年07月24日 07:46   来源:金融投资报   王雪姣

  进行多年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终于落下帷幕。7月19日,央行公告称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业内分析认为,随着贷款利率全面放开,利率市场化改革正式进入深水区。

  受益于贷款利率放开的新规,对于银行理财产品这一中间业务来说,未来的产品发行将更加多元化,各具特色的产品瞄准不同目标群体,高预期收益类产品数量可能增多,手持“巨资”的理财客户,也有望通过风险偏高的理财产品获得高收益。

  银行理财迎业务春天

  6月份,一场所谓的“银行间钱荒”事件促使多家银行大幅度提高理财产品收益率,为了吸纳现金,7%以上收益的短期理财产品屡见不鲜,一时之间掀起市民抢购热潮。在2013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年会上,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在演讲中表示,新金融的发展增加了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复杂性,加快了自发的利率市场化进程,比如理财产品的利率已经很大程度上市场化。随着新金融规模的扩大,将对货币政策的框架转型构成挑战,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迫切性进一步提高。

  宣布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之后,央行日前再度发文,要求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各金融机构应在市场供需的基础上,结合各项风险因素,完善定价机制建设,合理确定贷款利率,保证贷款正常发放。

  进入7月之后,“钱荒”退潮使理财产品收益率也开始逐步走低,在贷款利率放开的基础上,市场人士普遍认为未来理财产品作为银行的中间业务将进一步壮大,理财产品市场的多元化特色更加凸显。

  中证期货分析师李科指出:“从经济发展减速,社会总体投资回报降低,压制同等风险水平下贷款利率的潜在上升空间,同时存款利率等却因为久期错配过于严重,导致资金相对紧张(实际供应过剩)而下不来,如果利率市场化,会使加息加速,中国的利率市场化可能走美国的道路,货币市场基金和银行理财产品及固定收益信托充当先锋的角色。”

  理财产品凸显投资价值

  近日,银监会创新监管部主任王岩岫在公开场合表示,截至今年6月底,银行理财产品规模已经达到9.85万亿元人民币,而2007年只有5000亿元的规模。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有233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了理财业务,共发行理财产品32152只,理财资金余额为7.1万亿元,个人理财产品余额占整体余额的62%,机构客户和私人银行客户专属产品分别占32%和6%。在庞大的理财产品市场中,产品收益类型分化十分明显,保证收益类、保本浮动收益类和非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的余额分别占整体余额的10%、20%和70%“利率市场化将导致我国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规模增加”,平安证券分析指出,近年来规模不断扩大的银行理财产品是一种存款创新,银行竞争的加剧必然迫使金融机构加速金融创新,尽管创新的品种或创新的工具仍不明确,但存款创新、贷款创新、衍生品创新是必经之路。

  交通银行某理财经理向记者表示:“在一定时期内,银行理财产品的揽储功能非常突出,但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加深,揽储功能会逐渐淡化,向其理财本质回归。”由于各家银行定价的差异,瞄准不同目标客户的各品类理财产品差异也逐步突出,收益分化进一步加大。“考虑到银行的揽储压力仍然存在,预计大资产客户会有更多高收益品种可选择。”

  瑞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认为,利率市场化后将迎来低利率时代,理财产品将会更加多元化,在风险收益上更具特色,季末等重要时点是购买产品的更佳时机。

  机构理财队伍或扩容

  6月下旬,在银行理财产品高收益面前,部分上市公司购买热情高涨,据不完全统计,仅6月一个月之内,上市公司披露理财产品购买信息的公告多达209条,最热门的6月29日,获董事会授权将实施购买方案的上市公司就达到了20家之多。而整个2012年,沪深两市涉及理财的上市公司仅为176家。

  银监会今年3月发布“8号文”,对银行理财资金的投向、风险拨备等均提出明确要求,在风控监管加强背景下,理财产品普遍降温,收益率大部分都在3%-4%之间。有观点认为,正式理财产品的高收益直接引爆了上市公司的购买热情。若按照7%甚至更高的收益水平核算,6月末的产品无疑十分具有吸引力。

  业内有观点认为,如果银行理财市场的品种和收益都逐渐丰富,对主营不振又手持大量现金的上市公司来说就会显得格外有吸引力。自去年底证监会松绑上市公司募集资金使用办法之后,收益率和灵活性都优于定期储蓄的理财产品就备受青睐,目前购买理财产品的投资者中机构占比大概在三成左右,未来有可能进一步扩容。


(责任编辑:魏京婷)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