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经济学家:中国经济持续健康有基础

2013年07月31日 18:54   来源:新华网   王宇 李延霞

  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中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具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条件,下半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总体平稳发展态势。

  受访的经济学家们认为,尽管面临着复杂和严峻的局面,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础与条件并未改变。随着一系列调结构、促改革举措的出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将更为牢固。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6%、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增速9.3%、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4%……尽管经济增速出现了回落,但与其他经济体相比,上半年中国经济依然交出一份不错的成绩单。

  “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没有滑出‘下限’,物价涨幅没有超出‘上限’。与全球主要经济体相比,我们的基本面依然向好。”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表示。

  在增速回归至合理区间的同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步伐加快,亮点增多。数据显示,上半年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5.2%,在外需低迷的情况下,消费对拉动经济增长作用巨大。上半年全国高技术产业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增速高出2.3个百分点,全国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了3.4%……中国经济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取得了稳中有进的积极成效。

  “我们注意到政府已经出台了较为温和的稳增长政策,这将有助于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在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看来,当前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并未改变,不会出现硬着陆风险。

  中国经济进入到一个相对中速的增长时期。这一阶段尽管潜在生产率有所下降,资源、环境、市场的约束有所增强,但总体来看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

  “一是中国经济仍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推进的过程之中;二是中国地域广阔,中西部地区的后发优势比较明显;三是中国仍处在消费结构升级的关键阶段。”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解释说。

  专家认为,从中长期看,中国经济发展内需仍有巨大空间,存在着城镇化加速推进、区域结构优化、消费结构升级等诸多发展机遇。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城镇化率为52%,距离发达经济体超过70%的城镇化率仍有很大提升空间;中国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差距明显,区域协调发展潜力巨大;中国居民消费率比世界平均水平低近20个百分点,消费增长大有潜力可挖……

  “与发达经济体相比,未来中国的“后发优势”以及技术赶超的潜力将相当明显。”经济学家林毅夫说。

  此外,今年下半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世界经济再次出现深度衰退的概率明显降低,并有望继续缓慢复苏,这将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

  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证明:改革曾经并且将继续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随着国家调结构、促改革步伐加大,中国经济有望获得新的发展。

  8月1日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的“营改增”试点在全国推开,“十二五”期间将全面完成“营改增”改革。在此之前,另一项重磅措施把金融体制改革推向前台: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

  “取消贷款利率管制,意味着中国新一轮金融改革序幕已经拉开,充分体现了新一届政府强化市场、放松管制的经济政策特点。‘营改增’则不仅带来明显减税效果,而且为产业升级、经济转型提供直接动力。”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孙立坚说。

  财税、金融、资源性产品价格、铁路等领域相继推出重大改革措施;民生改善取得新成效,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等扎实推进……凡此种种举措,都将为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通过市场化改革完成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从而为中国经济续接出新的发展能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认为。


(责任编辑:刘佳)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