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监管层正酝酿系列制度措施,对冲IPO开闸利空。8月6日15点,经济之声评论:只有完善的IPO制度设计才是对开闸"利空"最有力的对冲。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A股市场新股发行(IPO)暂停时间已达9个月,患上“融资恐惧症”的A股,7月份上证综指始终围绕2000点上下徘徊,IPO重启被认为是最为重要的压力因素之一。监管层也已意识到了这一问题。有业内人士称,IPO迟迟未开闸,除了一些技术性因素外,还因为证监会正酝酿出台一系列制度性文件及措施,这些制度和措施将在客观上能够对冲IPO开闸后对股市形成的负面影响。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林耘对此作出点评。
这些制度和措施可能会从哪些方面着手?
林耘:从A股的历史上看,每一次IPO的暂停或每一次IPO的重启,都是比证监会更高的监管层层面来决定的。这一次IPO的转型有一个大的背景,就是去年市场表现非常的低迷,而且当时实体经济的运行状况也压力重重,再加上政府处在换届的特定的阶段,所以IPO被暂停了下来。但是,暂停的主要原因也和上市公司的质量、信息披露,以及中间环节上存在大量的问题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既然停下来了要重启,就需要对问题有所解决,才可以达到重新开张的这目的。从现在来看,主要障碍是创业板需要降低财务的标准。创业板在运行的三年多的时间里,再融资需要定出相关的规则。现在中央政府一直在强调金融对实体经济要有扶持,特别对小微企业要支持,这方面的一些规则也还没有准备出来,再加上原来市场存量的问题等这些纠结在一起,使得这一次IPO的重启比预计拖的时间更长,需要准备的工作更多。
IPO重启对市场的冲击已经做了比较好的消化。因为现在A股的流通市值规模已经达到18万亿以上的规模,即使重启,再融资的数量还是比较有限。整个现代市场对新兴产业的关注度非常高,接受度也非常的高,上市的IPO排队的企业都属于这种类。A股市场对这种类型的上市资源是短缺的,需要赶紧把IPO重启出来。所以IPO重启现在对市场不会有太大的障碍,也不会有太大的心里压力。
目前证监会在干什么?有消息说目前证监会正根据此前征求意见阶段收到了2400多份回复修订落实正式的指导意见。而有评论认为,实际上从长远的角度来看,科学合理平衡的IPO制度设计,才是对IPO重启利空最有利的对冲。市场怕的并不仅仅是IPO的重启,而是更在乎以什么样的方式来重启。如果仅满足于对于原有规章的修修补补,不对原有的顾及痛下猛药,市场失望的情绪可能难以扭转。
林耘:证监会已经意识到法制才能够推动市场的长久健康的发展,但是对证券法从根本上面去修改,从治本上去着手,估计要到明年以后才有条件实施。这次依然会是修修补补的方式,但是希望修补得更为充分,修补出它的特点来,修补出它代表潮流的方向,可能是这一次的重点。
这次IPO重启之所以拖的时间比较长,就是规则,整个要做一个大的调整,要体现出这次IPO暂停的效果。再加上现在监管层把一部分的精力放在打造在创业板更底层的新三板,现在新三板已经处于比较良好的运行状况。另外,监管层现在也放开让二级市场通过再融资的渠道来支持实体经济,来完成资源的重组。这些使得IPO在重启方面有条件拖一拖、让一让,现在最为重要的还是把规则制定出来。IPO重启能够给投资者带来新的投资品种,能够评一下市场现在局部的过度投机的氛围。现在IPO拖的时候太长,对市场来讲有可能会产生负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