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他商品没有差别,市场供需变化是决定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最根本因素,供需平衡转变直接影响大宗商品价格涨跌。但不可否认,随着大宗商品的金融属性深化,流动性充裕与否对其价格影响逐渐加大,且更为剧烈。此外,2008年危机以来,大宗商品价格与美元指数之间的负相关性也愈发明显,美元指数走势也逐步成为影响大宗商品价格的主要因素。
经过一年平滑后的统计数据显示,大宗商品价格与美元指数总体呈负相关性,尤其是2004年以后两者负相关性不断增强,并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逐渐达到阶段性顶峰。危机至今,美元指数与CRB综合指数的相关性相对稳定在-0.4到-0.6区间运行。不过,不同品种与美元指数负相关性的程度不同,其中,基本金属与原油同美元指数总体负相关性最高;黄金由于属性众多,负相关性波动较大;农产品则受供需影响较大,与美元指数负相关性不显著。
从最基本逻辑出发,大宗商品价格与美元指数之所以会呈现出负相关关系是因为,美元的贬值提高了非美元货币的购买力,从而增加了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需求。与此同时,美元的贬值会提升生产者的本币成本,从而导致生产者缩减生产和投资。但是,这并不能解释两者负相关性明显加强的原因,也即导致两者负相关的原因可能不止于此。
可能解释的其他因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首先,2000年后,新兴市场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对大宗商品需求不断增加,商品价格不断攀升,同时,美元逐步贬值;其次,美元在危机时被视为避险资产,其与作为风险资产的大宗商品呈现“跷跷板效应”。最后,宽松政策提升了市场风险情绪,并拉动总需求,推升大宗商品价格,同时也推动美元贬值。
显然,大宗商品与美元指数之间的负相关性将在一定时间里存在,而且中期依旧会高于历史平均水平,毕竟以上因素仍将持续影响市场,只是因素对价格变化方向上可能会有所变化。分品种看,随着各类属性的弱化,黄金与美元指数的负相关性将会进一步体现;随着各类因素的方向分化,基本金属与原油同美元指数的负相关性将有继续收窄的可能。
对于美元的判断,我们则依然维持看好态度。美元的相对优势决定了美元阶段性行情的确立,即经济前景优势、货币政策优势以及债务问题缓解优势推动的美元上涨。而从更长的期限来看,美元上行则需要美元成长性作为保障,虽然很难确定美元的成长性是否会像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一样出现,但美国目前政策以及经济新增长点的变化有推动美元出现成长性特征的迹象,若真如此,美元将进入到一轮5-7年的上行长周期之中。
虽然相关性不等于因果性,而且大宗商品价格与美元指数的相关性也并未进入强相关范围,但在不考虑其他影响因素下,美元指数未来可能的上行还是能在很大程度上带动大宗商品价格下行。从绝对负相关性来看,基本金属与石油可能下行动能更大;且从基本金属类别来看,铜与美元指数负相关性最高,下行动能更大。而从相对负相关性变化来看,黄金则可能会因为美元的上涨而下跌动能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