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住建部公布了2013年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明确提出要建设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及公共基础数据库。与此同时,以长虹为代表的家电企业和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开始掀起一场家庭互联网革命。当前这股智能化浪潮将带来怎样的冲击与影响?《经济参考报》采访了帕勒咨询资深董事罗清启先生。
智能化设备被全面“人化”
《经济参考报》:从国家大力推广试点“智慧城市”,到家电企业、互联网企业纷纷发布智能战略,这似乎都预示着智能时代的到来,你怎么看待这股智能化浪潮?
罗清启:我个人认为,当前的智能化浪潮将引发一场从“人为物役”到“物为人役”的革命,“物为人役”将是智能时代的重要特点。
在此前的非智能时代,人其实是处于一种被设备控制的状态,而到了智能时代,智能化的设备被全面“人化”了,它可以感知、读懂人的需求,也可以与其他智能设备“通话”,这些设备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庞大的智能网络,任何设备及其构成的网络都能通过独特的方式与人交流,这导致人与物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让设备成为人的一部分。
没有“云”的企业将被边缘化
《经济参考报》:设备的智能化将给人们生活带来颠覆性变化,也将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的经营逻辑。针对此,企业应该如何布局?
罗清启: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普及,消费电子产业将进入前所未有的互联、互通、互控阶段,随之而来的则是以海量数据为基础的云平台的兴起。
智能时代对企业的要求就是必须建立起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云平台,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云数据,通过各种终端从消费者那里收集的数据,另一部分是云内容,可以根据数据分析为消费者提供持续的内容服务。
在这种情况下,“云+端”成为全球消费电子行业发展的新方向,需要企业打造出一种全新的产业生态。对企业来说,如果不能在以数据和内容为载体的云平台上快速布局,企业的原有竞争优势将被快速蚕食。
设备“智商”取决于三大变量
《经济参考报》:在智能时代,所有的终端设备在快速的“人化”,这些设备本身将发生怎样的变化?给企业提出的挑战是什么?
罗清启:智能时代,芯片、软件、传感器是三个最重要的底层变量。
首先,智能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被“人化”了的设备。设备“人化”的关键就是要给它装上大脑,也就是芯片,智能化浪潮势必将带来智能芯片的激增。
同时,智能设备最大的特点是能够与人进行沟通,软件界面则成为消费者获取内容的最重要的窗口,操作便捷、设计新颖、能够给消费者带来好的使用体验的界面是企业在智能时代胜出的一大关键因素。
此外,设备感知、收集信息需要借助于传感器,它可以记录人的使用习惯、爱好以及外界的温度、湿度等,这是形成大数据的基础,也是提供云服务的基础。
从本质上来看,智能时代竞争的核心是用户体验的竞争,谁能够整合芯片、软件、传感器和云服务等后台体系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体验,谁就能重塑智能时代竞争格局。
亟须培育“无边界”的生态系统
《经济参考报》:当前以长虹为代表的家电制造业和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就“家庭互联网”展开了争论,这两类企业在未来产业发展中将扮演什么角色?
罗清启:智能化的本质是让机器为人服务,让用户获取更优质的体验,从这个角度来看,阿里和长虹可以说是殊途同归。我个人认为,未来智能化的竞争是无边界的,同时企业的资源边界也是无边界的。
无论是家电制造业,还是互联网企业,都不可能单独跑赢智能时代,必须搭建共享、共创、共赢的开放平台。这就需要不同领域的企业发挥各自优势,以竞合方式共同探索智能时代商业模式。
中国企业或引领全球智能化浪潮
《经济参考报》:在智能时代,似乎全球的企业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这对中国企业来说,将面对什么样机会?
罗清启:全球消费电子产业是沿着电子时代、网络时代、智能时代的轨迹向前发展的。
电子时代的代表是日韩企业,这个时代也可以称之为设备时代,涵盖人类生活方方面面的电子设备开始大量出现,比如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视等,满足了人的基本需要。
网络时代的代表是欧美企业,这是一个设备网络化的时代,所有的终端都与互联网连接,让设备从上一个时代的“单独工作”到这个时代“联网工作”,把设备推到一个平台上去,借助这个平台,设备可以更灵活地为人所用。
在电子时代和网络时代,中国企业快速跟进海外企业,而到了智能时代,中国企业有可能实现对欧美日韩企业的超越。
首先,中国庞大的人口及市场规模将催生巨大的应用市场,智能时代将形成一个以用户为中心的庞大生态圈,数以万计的开发者提供丰富的各种应用,这些程序搭载不同的“列车”如电视、手机、冰箱、空调等呈现在用户面前。第二个方面,在国家“宽带中国”战略及智慧城市等政策的战略引导下,像长虹、阿里巴巴这样的企业已经率先发力,有能力完成智能时代的产业布局,尤其是家电企业本身在全球各地铺了最大规模的终端设备,下一步就是让设备上网并提供云服务,对中国企业来讲,今后如何搭建云服务将是关键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