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美股回调 欧股或迎头追赶

2013年08月19日 08:00   来源:国际金融报   宋璇

  

  美国股市道指自8月2日创出15358.36点的收盘新高之后,连续两周下跌,让投资者对美股后市产生担忧。与之不同的是,随着欧洲经济数据转好,欧洲股市吸引力增强,这或许会打压新兴市场的表现

  美股连续两周下跌

  上周五,美国股市小幅收低,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全周累计下跌2.23%,创下年内最大周跌幅;标普500指数全周累计跌幅也达到2.1%;纳斯达克全周累计跌幅为1.57%。至此,美股已经连续第二周下跌。

  上周,美国政府公布的就业数据和房地产数据都非常乐观,因此,美股的大幅回调还是让许多人意外。

  美国劳工部8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8月10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32万人,预期33.5万人,为2007年10月以来最低,表明美国就业市场状况良好。8月16日,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主要受多户住宅开工量增长推动,美国新房开工量在前一个月环比大跌后7月份环比回升。

  不过,也正是由于美国经济数据的向好,市场对于美国QE(量化宽松)退出的预期上升,美股回调也就在情理之中。

  海外分析人士认为,当地时间8月21日,美联储将公布7月会议纪要,在此之前,投资者将会保持高度警惕。

  彭博在8月9日至13日对近50位经济学家进行的调查显示,65%的受访者预计,美联储可能会在9月17日至18日的会议上开始缩减资产购买规模。受访者认为,在最初阶段,资产购买规模可能从每月850亿美元降至750亿美元。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欧元区经济数据向好,资金开始关注欧洲市场,而这有可能“分流”美股的靓丽表现。

  欧洲股市热度升温

  数据显示,欧元区第二季度GDP环比增速为0.3%,走出18个月的衰退,高于第一季度的负增长0.3%,也高于市场预测。德国第二季度GDP增速从第一季度的0攀升至0.7%。法国第二季度GDP增速明显地超出预期,从第一季度的负增长0.2%攀升至正增长0.5%。西班牙和意大利仍然衰退,GDP增速分别为-0.1%和-0.2%。

  有分析人士认为,作为欧元区前两大成员国,德法第二季度经济增速好于市场预期,或能帮助欧元区摆脱衰退周期。这样的预期在欧洲股市有所体现。

  6月末以来,法国CAC40、德国DAX、STOXX欧洲50等欧洲主要股指表现强势。7月以来,上述三大股指累计涨幅分别为9.45%、5.11%、4.19%。

  业内分析人士表示,欧洲股市前期已连续上涨,如果经济向好进一步确认,欧洲有望追赶美国股市。数据显示,如果按月K线计算,欧洲股市已经连续上涨两个月。

  中信证券认为,从7月和8月数据来看,德国制造业数据向好,表明欧元区仍然处于“依靠德国、接力外需”的复苏路径上。该机构认为,在9月22日德国选举之前,欧元区发生系统性风险的概率不大。第四季度,“放宽重债国财政约束”的措施以及“进一步整合欧元区”的结构性改革有望得到推进,欧元区复苏有望提速。

  上述预期成为欧洲股市超过美国的一个重要支撑。不过,有谨慎观点认为,纵然德国的GDP和消费正在快速增长,仍然无法明确,这是否会带动周边国家,比如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等摆脱困境。虽然欧洲GDP增长数据是积极的,但明显仍存在很多负面的数据。欧元区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仍是结构性缺陷,以及很多边缘经济体缺乏竞争力的问题。因此,欧洲股市能否继续走强还有待观察。

  新兴市场陷入矛盾

  尽管美国和欧洲经济前景仍存在负面因素,但这些地区已经告别最困难的时期已经成为共识。相比之下,一直备受青睐的新兴市场却陷入了混沌期。

  近日,美银美林、花旗、瑞士信贷等国际投行纷纷发布了针对新兴市场的报告,但观点却出现较大差异。

  8月13日,美银美林公布的最新月度投资者调查显示,全球投资者开始“厌恶”新兴市场,对新兴市场股票的风险敞口降至2001年11月以来最低水平。这份针对229名投资者(合计资产为6710亿美元)的调查发现,8月份这些投资者减持了19%的新兴市场股票,新兴市场股票持仓规模降至2001年11月以来的最低位。

  与资金持仓调查相反的是,花旗集团在上周发布的报告却指出,虽然市场共识还是减持,但是新兴的亚洲国家证券市场已经出现了很好的投资价值。亚洲的每股盈利修正数据是超过大盘的,由于其开放的经济,也将因为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的改善而受益。

  瑞士信贷集团也在报告中指出,过去三年中有两年,除日本以外的亚洲股市都在下半年出现了超过20%的涨幅。虽然量化宽松缺席,会给市场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相比2012年8月时的1.54倍和2010年8月时的1.93倍,现在1.49倍的股价净值比显示出亚洲市场的估值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责任编辑:邢晓宇)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