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基金周评:光大证券事件警示基金业强化风险控制

2013年08月25日 08:44   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   

  本周市场震荡回落,基金整体仓位延续近期平稳操作的节奏,显示基金对后市观点较为一致,保持谨慎。 光大证券 异常交易事件对基金业运用量化投资也敲响了警钟,如何规避此类风险,是量化投资监管需要重点着力的方向。

  根据徳圣 基金研究中心的数据,截至8月22日,偏股方向基金继续保持平稳,主动变化轻微。可比主动 股票基金加权平均仓位为82.74%,相比上周微降0.18%;偏股 混合型基金加权平均仓位为78.27%,相比上周小幅上升0.44%;配置 混合型基金加权平均仓位74.18%,基本与上周持平。

  光大证券异常交易引发上证指数剧烈震荡,显示国内量化投资的市场影响力已经不容小觑。目前使用量化投资的多为机构客户,如公募、私募基金,券商自营业务或资产管理业务, 保险 等其它金融机构。

  从公募基金的角度看,目前国内使用量化模型、对冲工具进行投资,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 指数型基金,特别是 ETF基金,通过量化模型来配置资产及动态跟踪指数,二是基金合同中明确定义为量化投资基金的主动型产品,通过量化投资的方法做资产配置与投资品种筛选与配置决策。三是使用股指期货对冲风险的基金,依照证监会限定比例,使用股指期货对冲市场风险。

  在国外,量化模型和对冲工具使用的范围更为广泛,渗透到基金投资决策的各个方面。随着国内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公募基金投资限制放宽,量化投资在公募基金投资中的应用也会越来越广泛。在个股风险、流动性风险、投资组合风险对冲等风险管理方面都会得到更多应用。如何规避此类事件发生,是监管层要考虑的问题,也是每一个使用量化投资工具的投资者需要考虑的问题。

  关于光大证券乌龙的若干话题

  光大证券乌龙事件已经过去一周。如很多人所说,这可能是一次标志性事件。但如果大家执着于追究真相、阴谋、索赔这些表面的东西,那事件背后那些有趣的、耐人寻味的、折射人性弱点的东西,很可能在证券市场里长期存在、不断僵尸复活。

  话题一:乌龙真的是低级错误吗?和很多社会新闻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话题可能逐渐变冷,于是某些媒体会深入挖掘,有意无意地把事件推向阴谋论。但在 金融行业 长期工作过的人,可能很相信这真的是一次低级错误!很可能忘记设置资金权限,很可能电脑交易程序没经过调试就投入使用,很可能设计策略和编程的人是初级股民——外围人越无法置信的东西,业内人可能越见怪不怪。

  话题二:光大要赔偿谁?开始有高位追买股票的人要索赔,后来声音越来越小。本来嘛,如果没有证据证明光大是蓄意的,犯错只是自家问题,要跟风是自讨苦吃,怪谁?股指期货的空头,如果在半小时乌龙惊魂中平仓,确实倒霉,但如果光大不是恶意拉高又违反交易规则,也只能认栽。证券市场上,输赢过后,往往是骂娘追责的一大堆,感恩的寥寥。

  话题三:光大要求取消交易是昏招还是妙手?笔者本对光大抱同情态度,但事后光大向交易所要求取消交易,把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缓了一两天,忽然回味过来,光大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其实很有智慧。这种努力虽然徒劳,但是做了绝对比没做好,对股东算是有交代了,对可能提起索赔诉求的股民和期民也算是有交代了,而且把皮球踢给了冷冰冰表态的交易所。相反,如果你老是一副把游戏规则和公众责任置于公司利益之外的嘴脸,那还是回家抱孩子去吧。

  话题四:跟风盘错了吗?有评论说这次事件里最愚蠢、最丑陋的角色,不是光大,而是乌龙交易后、午休前那一段时间的跟风追涨盘,当然也包括煽风点火、胡乱解释的某些财经媒体和股评。但是,换位思考一下,每次碰到突发事件都要等到确切真相公布,才敢发表评论或作出交易决策的,那早就保不住饭碗了。很多证券从业人员,首先要考虑对自己的职业利益负责,而不是对客户和市场负责。突发事件来临时,他们及时、敏锐的胡说八道其实体现出相当高的“职业素养”。


(责任编辑:蒋诗舟)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