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国债期货短期震荡下行概率大

2013年09月10日 07:40   来源:中国证券报   向成彬

  时隔18年,国债期货于9月6日重装上阵,无奈现货行情欠佳,首日表现差强人意,昨日成交则大幅萎缩,全线下挫。短期来看,国债期货处于“被引导”地位,现券市场氛围偏空,国债收益率难改高位震荡,使得期货短期震荡下行概率大。

  国债期货上市初期,现货对期货的影响可能更大。一是,在市场形成的期初,投机氛围相对较浓,价格波动较为剧烈,期货对现货的引导作用有限。二是,银行和保险等机构投资者暂时还不能参与,第一批参与的主要是券商、基金和个人投资者,交易的活跃程度有限。

  从现货市场来看,国债收益率最近三个月经历了一波快速上行的行情,7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至4%附近,达到2011年以来的高位,近几周有企稳的趋势,收益率冲高之后走平。

  基本面方面,数据显示经济有走好的迹象,8月份PMI创下16个月新高,工业增加值、进出口数据也较好。与此同时,尽管上周五公布的美国非农就业数据低于市场预期,但QE是否退出及什么时候退出依然困扰着市场。从供给来看,后期债券市场仍面临较强的供给压力。资金面方面,市场密切关注央行是否继续实施“锁长放短”的操作策略。虽上周资金面相对宽松,但随着季末、中秋、国庆节的临近,流动性将会受到严重考验,资金面仍然有可能趋紧。

  综合来看,现货市场利空因素较多,市场观望氛围浓厚,机构交投意愿较弱,国债收益率恐维持高位震荡。

  结合现货情况判断,预计国债期货在震荡中小幅下行的可能性较大,期货市场将维持贴水状态。一方面,当前期货行情主要跟随现货走势演绎,现货价格高位震荡,使得国债期货呈现震荡的概率较大。另一方面,在国债收益率处于高位、现货缺乏对冲利率风险的情况下,投资者倾向于使用国债期货对冲利率风险,也即现阶段国债期货面临的做空压力更大。

  


(责任编辑:华青剑)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