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凌晨,苹果公司终于推出传说中的iPhone5c和iPhone5s两款新手机。但这个本该丰收的季节,却比往年任何时候都令人尴尬:产品发布会后,苹果股价居然反常下跌,盘中最多下跌2.87%,以494.64美元收盘,下跌2.28%。
显然,库克的“苹果”,未能砸中投资者的心。一个主要的原因,无疑是iPhone5c的定价。这个老早就被冠以“廉价iPhone”的产品,一度吊起了无数人的好奇和胃口。2500元?3000元?我们猜了又猜。
然而,最后公布的4488元的中国售价,既闪瞎了消费者的眼,也让国产手机厂商们松了口气,还让投资者们灰了心:库克,你真的认为这与iPhone5s仅800元的差价,足以撬开中国消费者的荷包么?
iPhone5c都好意思卖4488元?
苹果“贪心”引来吐槽无数
4488元的iPhone5c,完全无视此前市场对传说中的“廉价版iPhone”两三千元的预期。
这么“离谱”的定价,或许只能说明一个问题:苹果还是贪心的。在这场收复失地的征程中,它不愿意舍弃高端品牌的定位,同样也不愿意牺牲高额的利润。
然而,高不成低不就,也意味着,它既无法争夺中低端市场,也无法挤入高端市场。也就难怪昨天本报微信群里全是小伙伴们的“吐槽”了。就连瑞银、瑞信和美银美林也不看好,周三纷纷下调苹果公司评级至“中性”。瑞银将苹果股票目标价从560美元降至520美元,并称,市场上安卓手机价格不到iPhone5c一半,在中国等市场上,iPhone5c竞争力不强。苹果公司股价开盘下跌5.82%至465.8美元。
早报的微信用户,也对苹果新品的高富帅姿态投去了白眼。
微信用户“cc”:太贵了!iPhone5c传说中苹果最便宜的机型,除了外壳哪里又便宜了呢,同等价格还不如买个iPhone5。再说说iPhone5s,除了在5的基础上加了指纹解锁就再无新意,而价格却一再盲目走高!到底是机子本身的价值所趋呢,还是苹果固守其品牌定位呢?
微信用户“小智大愚”: 后乔布斯时代,苹果真的是创新乏力,江郎才尽,换个外壳就当新产品了,我和小伙伴都惊呆了。苹果向来对中国市场特殊对待,5c远高于国外市场的定价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我宁可买两个手机,一部诺基亚神机用来打电话发短信,一部小米来玩游戏刷微博。
微信用户“誉天”:苹果有什么神气的!屏幕分辨率不是最牛!屏幕尺寸不是最大!性价比不是最强!苹果现在也就只剩下了“一个独一无二的系统”。要知道,人人都是苹果范儿,就不再是范儿了!
微信用户“福哥”:现在是屌丝逆袭高富帅的时候了,我支持小米、华为等国产品牌!苹果原先先进的设计理念,在现在已经没有什么优势了。何况小米和苹果同样都是富士康代工,做工上也没有什么不同,再加上经优化后的系统更匹配国人的使用习惯,小米性价比还要高出一大截。
不过,真正的果粉,也不是那么容易“变心”的。“竹影箐箐”就说,“哎!虽说现在国产手机性价比高,但一旦用了苹果,那超顺的手感和方便的操作,以及一年内维修可以免费换个新机的售后服务,还是让我们欲罢不能!”
“中华酷联”、“小步金魅”
国产手机厂商崛起
事实上,苹果也不是全无创新。
比如,它为iPhone5s新增了指纹识别安全功能“Touch ID”,探索占领人体物理入口的可能:在5s上,指纹识别不但可以解锁,还可用于购买App Store应用程序等。而提供更多颜色和价位的选择,也标志着它在效仿更多智能手机厂商的“路数”。
甚至于,苹果发布会此次在中国设分会场,也被认为是苹果对中国市场释放出的极重视信号。只可惜,发布会上,无高层到场,也没有运营商站台,仅仅是播放一遍美国发布会的录像,其诚意最终还是遭到各种炮轰。
技术创新放缓,水土不服,都让苹果在中国越来越缺乏优势。在杭州本土市场,也早早显露出苗头来。
前几天,记者在杭州的各大数码城里转悠了一圈,听到销售员推荐最多的手机型号,既不是三星也不是苹果,而是他们所认为性价比较高的华为P6和小米2S等机型。
“今年以来,苹果的销售势头明显不如三星,而各大外资手机品牌技术创新乏力,也给了国产手机更多机会。”杭州西溪数码港总经理郑远随表示,目前价格在1000到2000元区间的智能机市场,已经被更接地气的国产手机占得先机。
而在淘宝上,不久前小米推出的799元的红米手机,目前售价已经被炒到了1299元,其中光一家店的月销量就高达2000余件。可见,米粉的疯狂程度并不亚于果粉。
有特色卖点的产品,亲民的价格,互联网渠道大力推动,这些都成为屌丝逆袭的路径。记者了解到, “中华酷联”(中兴、华为、酷派和联想)和“小步金魅”(小米、步步高、金立、魅族),已成为业内对目前主流国产品牌手机的概括。在新媒体上的成功营销,以及在产品定位上的精准,让这些国产手机合力赢得了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市场份额。
一个可以佐证的数据是,今年二季度,“中华酷联”和小米的手机国内出货量均超过了苹果。
在手机行业技术日益成熟的今天,创新不足,不接地气,再牛气的品牌也可能一夜倾覆。或许,对苹果而言,无论是摩托罗拉还是诺基亚,都是最好的前车之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