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期货杠杆交易的先天特性,国债期货交易的风险仍需交易者认真判断
9月6日,国债期货时隔18年重归中国资本市场,上市当日,不管是国债期货产品,还是A股市场,都可谓波澜不惊。
TF1312合约开盘报94.220元,早盘冲高回落,尾盘一度翻绿。截至收盘,TF1312合约报94.170元,较基准价上涨0.002元。三个合约全天成交合计36635手,持仓2959手。
与此同时,上证综指微涨,而深成指微跌,这意味着国债期货的重归,并未像人们一度担心的那样,成为A股的利空。
其主要原因包括:其一,股市和债市,是相对独立的两个市场,资金的替代效应在国债期货规模有限的情况下,很难有实质性的影响,倒是心理影响大于实际影响;其二,此前A股已提前释放利空,呈现了窄幅震荡行情;其三,银行、保险等大型机构投资者受限,暂时不能入场。
所谓国债期货,是指通过有组织的交易场所预先确定买卖价格并于未来特定时间内进行钱券交割的国债派生交易方式,属于金融期货的一种,是一种高级的金融衍生工具。
上世纪70年代,美国金融市场在不稳定的背景下,为满足投资者规避利率风险的需求,国债期货应运而生。对于当前重新推出国债期货的原因,中国证监会主席肖钢6日在上海国债期货上市仪式上发表演讲时表示,国债期货正式挂牌上市,有利于建立市场化的定价机制,完善国债发行体制,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引导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风险管理工具的多样化,完善金融机构创新机制,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多的避险工具和资产配置方式,有利于完善金融机构创新机制,增强其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这一考虑,与国债期货产品在美国诞生时的市场环境有一定的相似性,一方面,市场存在波动风险,另一方面,相关的制度、产品设计需要尽快完善、健全。
比如,目前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进入最后关头,而国债期货对此项改革有着重要的作用。国泰君安期货董事长何晓斌就表示,因为国债的价格跟基础利率是形影相随的关系,所以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利率波动一放开,国债的价格变化会相当大,国债期货可以提供新的资金价格信号;由于具有买空和卖空双向交易功能,有保证金制度,对套期保值投资者而言,国债期货提供了规避利率风险的场所或工具;对现货市场而言,国债期货提高货币市场的流动性;对投资者而言,国债期货提供了收益较大、风险较大的金融投资产品。这样,大机构就可以用国债期货来规避利率变化风险。
国债期货虽然对资本市场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对中国来说,却也有着“切肤之痛”。上世纪90年代,中国曾一度推出过股指期货制度,但可以用“惨败”来形容,这就是当时著名的“327事件”。
327品种是对1992年发行的3年期国债期货合约的代称,是颇为活跃的炒作题材。1995年2月23日,有财政部背景的多方主力中经开公司和空方主力上海万国证券展开血拼,一方有可能提前获知财政部将要公布的保值贴补率,另一方则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空头砸单应对,结果酿出灾难。事后,上交所强行平仓,万国巨亏60亿人民币。此后,仅运行了2年多的中国第一支金融期货产品——国债期货停止交易,一停就是18年。
“327事件”可以被看成中国资本市场不规范运行的集大成者,既有表面上的内幕交易、违规操作问题,亦有政企不分、监管落后的深层问题。
弹指一挥间,18年过去,中国资本市场的建设已非昔日可比,但离成熟资本市场尚有不小的距离。前不久刚刚发生的光大“乌龙指事件”,就再次敲响警钟。由于期货杠杆交易的先天特性,国债期货交易的风险仍需交易者认真判断。而对于监管者来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18年时间渐渐修复的伤疤和曾经的疼痛,都要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