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联狙击支付宝线下业务 第三方支付动了谁的奶酪?
8月27日,作为互联网线上支付巨头的支付宝在官网上更新了一则信息量颇大的公告,公告中称:由于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支付宝将停止所有线下POS业务。这则公告将第三方支付机构与线下支付巨头银联埋藏多年的“矛盾”放到了桌面上。
支付宝全身而退
早在今年7月,银联董事会会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规范非金融支付机构银联卡交易维护成员银行和银联权益的议案》。该议案要求,从今年9月起,各成员银行停止向非金融机构新增开通银联卡支付接口,存量接口上不再新增无卡取现、转账、代授权等银联卡业务;12月31日前,所有非金融机构线下银联卡交易业务统一上送银联转接。
这份措辞强硬的议案显然是冲着日渐崛起的第三方支付业务来的。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紧接着上海银行又曝出因为私自借收单机构号给支付宝用,被银联通报批评并罚款。
面对银联接二连三的挑衅,支付宝的反应就显得不卑不亢:你不让我做线下收单业务,我不做便是。
支付宝的主要收入集中在互联网的线上收单业务。据统计,来自支付宝的交易量占到了整个线上交易量的70%。而日常实体店中线下支付的交易对支付宝而言本就可有可无。
据支付宝内部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介绍,支付宝的线下POS机业务当时只是为了实现部分商家的货到付款而推出的一项业务,原意是为了让付款方式更多元化更方便,无意抢占市场。然而在过去的一年半时间里,这项业务发展得并不怎么好,因此砍掉也无妨。
银联一位不愿具名的高管在给《中国经济周刊》的书面回复中则委婉表达了对第三方支付绕开银联的“野路子”做法的不满。
这位高管表示:“银联和第三方支付的关系并不一定是针锋相对的竞争关系,但是由于一个属于传统的银行业,一个属于新型的互联网金融,二者在监管的力度上有着显著的差别,银联和银行受到国家的严格监管,而互联网金融则自己说了算,颇有一种‘野生’的味道,这样任由其自由发展,对整个金融体系来讲是不安全的,也是不公平的。”
银联核心业务被抢?
一个巴掌拍不响,到底像支付宝这样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怎么惹着银联了呢?
银联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由国内80家金融机构于2002年共同发起设立的一家股份制金融服务机构和银行卡组织,该机构的核心业务是跨行信息转接,通俗地说,就是为各发卡银行建立一条必走的共同的清算通道,国内多数银行是银联的股东。
在第三方支付平台还没有形成气候的时候,在传统的支付市场,银联和银行处于绝对的垄断地位。
商场里的POS机大多数是由四方参与部署的,这四方分别是发卡行、收单行、商铺和卡组织(在中国就是银联),银联负责的是制定发卡行与收单行之间手续费的分成标准。按照国内惯例,当你用信用卡在POS机上消费时,消费额的一部分会被以手续费名义征收。
“这个手续费的份额是由发改委的价格司定的,根据交易的行业不同,份额也不同。这部分的手续费,发卡银行可以拿走七成,提供POS机服务的收单银行拿走两成,剩下的一成由银联拿走。这是所谓的‘721分成规则’。”曾任万事达卡国际组织高管的张鑫(化名)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然而随着互联网产业的日渐繁荣,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机构逐渐发展成了金融市场的另一股新生力量。
第三方支付机构线上的交易结算通常不走银联通道,而是直接与银行相连,以前由银联拿走的那一成的手续费由支付宝和银行按一定比例瓜分。而随着支付宝开始部署线下POS业务,银联传统的线下市场也开始受到了威胁。
“其实现在国内的上百家第三方支付机构中大部分都是银联的嫡系,有的机构就是银联走出去的高管开的。随着这股第三方支付的势力发展起来了,抛开银联之势愈演愈烈,银联才开始警觉。”张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除了手续费分成方式上的纠葛,第三方支付机构在支付渠道上的便捷性正日益突显。支付宝联合天弘基金推出的余额宝,成为货币基金的销售渠道,再加上信用卡还款、银行卡转账、交煤气水电费等业务更是直指银联的核心支付业务。
支付行业市场化应提速
一方是有着政府背景的官方机构;一方则是依靠民间资本迅速崛起的新生力量。在这场支付通道争夺战中,哪一方会最终胜出呢?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舆论界似乎一边倒地把支持票投给了第三方支付。“但这只是外行看门道。”张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上海银行和支付宝合作被银联罚款这件事,是上海银行犯规在先,这件事起因是上海银行将自己在银联的收单机构号借给了支付宝使用,为其完成交易转换。因为这让客户所有的交易行为均无法显示真实商户的名字,这些商户名一律显示为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名称。这样其实是不合规的。”
此外,这样做支付宝可能获取两笔收入:第一笔是由于交易流水不显示商户名称,因此支付宝可以轻松套取行业间的手续费差价。根据发改委【2013】66号文规定,物流类手续费为0.78%,民生类手续费为0.38%。这样一来,支付宝可以一方面向物流类企业收取0.78%的手续费,另一方面却接入民生类银行的POS机上,只支付0.38%的手续费,中间0.4%的差价悉数落入了支付宝的口袋里。
第二笔是上文中“721分成规则”中本应属于收单银行的那个“2”的部分,由于作为收单银行的上海银行相当于把自己的收单行身份借给了支付宝,因此属于收单行的那个“2”的分成也顺理成章进了支付宝的口袋。这种操作违反了银联的相关规定,因此,银联也是师出有名。
“银联的行为之所以被大家诟病,就是因为它在国内的垄断地位,你在国内找不到非银联系统的银行卡。我以前在万事达的时候,银行有权说,我不喜欢你Mastercard的这个规则,那我去发Visa卡,都是可选的。但是在国内,没有选项,所以现在银联的要求即便是符合国际惯例或者行业惯例,也会因为垄断的身份而变得名不正言不顺。”张鑫说。
其实,从之前国家一直在发放第三方支付牌照,也能了解政府的态度,对于第三方支付,肯定是要管的,但至于是否一定要银联来出面干预,政府并没有直接表态。
耐人寻味的是,同在7月份,央行发布的一份名为《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取消了线下交易“必须要用银联渠道”的规定,这似乎放松了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管制。
“即使政府不插手,第三方支付其实还是会和银联产生关系的,因为你支付的钱,还是要通过银联的卡,除非你完全不用卡。所以根本的解决之道还是加速支付收单行业的市场化,引入更多的卡组织来打破银联的垄断局面,由市场来决定价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大家心服口服吧。”张鑫表示。
(责任编辑:蒋柠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