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额宝收益下行——“90后”反而 “报复性”存钱?
随着余额宝收益下行,“90后”不仅没有逃离余额宝,反而开始“报复性”存钱了?中国新经济研究院联合支付宝日前发布的《余额宝90后攒钱报告》(2020版)显示,上半年,“90后”更爱攒钱了:人均攒钱金额比2019年增长近四成。有意思的是,“90后”更倾向于从一笔笔“小钱”开始攒,有六成平均每笔攒钱金额在20元以下……
用余额宝攒钱,也成为“90后”的攒钱习惯。数据显示,在7亿余额宝用户中,有1.34亿用户是“90后”。中国有1.74亿“90后”,也就是说,全国每4个“90后”中约有3个在用余额宝攒钱。
目前,余额宝等货币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从年初高于2%的水平,下滑到1.5%左右。即使如此,也没有影响“90后”攒钱的步伐。而在余额宝“攒钱效应”提升背景下,不少习惯使用余额宝的年轻人还直接转化为“基民”。支付宝数据显示,截至7月13日,近一个月支付宝上的新“基民”同比增长1倍多,越来越多年轻人在支付宝上实现“进阶”理财。有分析师认为,资金从余额宝流入股市,也是6月货币基金份额明确下滑的重要原因。
报告还显示,“90后”女生更倾向于多攒钱,平均比男生攒钱金额高两成;在支付宝平台上持有基金的用户中,6成是男性,女性与男性相比倾向于选择更为稳健的理财方式。
存钱之后,“90后”有何计划?支付宝数据显示,“90后”有为目标攒钱的习惯,将旅行作为攒钱目标的用户最多。受疫情影响,许多“90后”攒钱为疫情后的旅行做准备;电影院恢复营业,也为从攒钱转向消费提供了新途径。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陈果静
(责任编辑:魏京婷)
延伸阅读
|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