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民营银行”站在起跑线上 金融业竞争格局将更合理

2013年09月25日 07:16    来源: 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王 璐

  民营资本进入金融业,会使金融资源更“接地气”,缓解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高、金融资源结构性短缺的局面,改善大企业有银行支持、小企业缺乏银行支持的状况。同时,这也有利于金融业自身形成更合理的竞争格局,促进差异化经营——

  在多数人眼里,办银行似乎是件“稳赚不赔”的事情。最近,京城的相关部委忙碌起来了,各省市按捺不住争相赴京准备争取“金融牌照”了。那是因为,前不久国务院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金十条),提出要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

  绝大多数民间资本仍集中在投资回报率较低的行业,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有助于缓解当前实体经济和金融发展的困难:一方面实体经济在发展中需要承受很高的融资成本,另一方面银行业的准入门槛高企,金融资源的结构性短缺。

  现在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也有通道,比如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担保公司等。这些非银行机构,设立的门槛相对较低,只需完成工商登记、在当地金融部门备案即可。然而,这些不能吸收存款、资本金受限、拆借资金成本很高的机构有着更多的追求——逐步转为真正的银行。但目前尚未成功。

  金融业竞争格局将更合理

  “银行倒闭”这种市场现象在国外司空见惯,但在我国还未曾出现。这一方面显示了我国金融市场颇为稳定的良好环境,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这个行业竞争并不充分,垄断依然存在的现状。

  大企业有大银行支持,小企业缺少银行支持。当前金融机构仍然偏爱业绩稳定、树大根深的大企业,觉得贷款给他们是颇为安全的。小微企业的融资虽然近几年改善很大,但由于这个群体数量庞大,融资依然是老大难。

  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逐步深入,需要更多金融机构能够深入基层搞服务。所以,探索设立民间资本发起的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和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对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农民贷款难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很重要。某种意义上说,小银行必须选择众多小客户,才能生存下去。

  民间资本开办银行的路径,必定是和现有的金融机构差异化经营,只有这样才有出路。它们没有传统银行的渠道和平台优势,更重要的是,没有传统银行多年积累下来的百姓信誉度。

  目前,在政策预期逐渐明朗的情况下,各地民营资本已经跃跃欲试。在北京,中关村管委会日前宣布将支持企业发起设立中关村银行。据了解,设计中的中关村银行是由众多民营资本发起并参与、风险自担的民营银行,主要为科技型、创业型、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提供全面、快捷、低成本金融服务的科技银行,以及基于创新信用机制和大数据运用的互联网银行。中关村银行或只是北京筹办民营银行的备选之一。

  在江苏,苏宁公开承认正在开展成立“苏宁银行”的申报工作。作为第一家酝酿的电商银行,其身上兼具民营银行和互联网金融的多重特征。

  错位发展是即将成立的民营银行的必然选择,在填补某些金融服务空白的同时,对现有金融机构的垄断地位和业务开展将带来一定的冲击,民营银行也把自身放在了竞争的大海里,能否生存、成长壮大,要看怎样经营。但毋庸置疑的是,老百姓享受到的金融服务水平一定是大大提升了。

  制度突破和管理提升是关键

  探索民间资本开办民营银行,对于解决农民及小微企业贷款难有重要意义,市场各方对民资进军金融领域的细则充满了期待。

  当前制约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还有些障碍:一是进入“门槛”较高、审批时间较长。二是持股比例受到限制。各地虽各有规定,但允许民资占有的股东比例普遍不高。三是信息不对称易引发风险。小贷公司多容易造成信息不对称问题,有的人甚至到多家小贷公司贷款,加剧了贷款风险。这些都有望在即将出台的细则中得到解决。

  民间资本要改变在金融业“配角”的身份,需要国家出台清晰、透明的准入标准,对民营银行经营方向进行制度安排,有效规范、约束其行为,既保证构建市场化、多层次、优势互补的金融体系,又让民营银行始终不脱离健康的运行轨道。

  这个过程不能只靠市场“无形之手”自发调节。金融监管部门要鼓励民营银行的发展,解决结构性问题——实行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放宽各项金融监管指标,降低民营银行的设立门槛,适当放宽民营银行的注册资本和管理人员的任职条件;建立贷款正向激励机制,对涉农及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性贷款进行贴息或给予适当税负减免等。只有这样,民营银行才能够形成良性循环。

  金融监管部门在民营银行制度和政策方面如何设计还是未知数。开放民资设立银行的路径选择,究竟是彻底开闸,或者先行试点小规模落地,还是在明确退出机制情况下放松审批,尚不明晰。

  但无论怎样,民营银行要试点,监管部门应当先发布《民营银行试点条例》,把民营银行概念、定位、主发起人身份界定。民资进场分割行业利润可能受到阻挠,同时,自担风险条款是否给予民资与国资同等待遇,也会成为民资会否大规模进军金融业的衡量标准。

  金融风险如何防范

  民间资本开办民营银行是把“双刃剑”,可以促进金融业全面发展,但也可能使金融业面临风险。虽然民间资本对开办银行热情很高,但是成立民营银行的前提是自担风险。

  市场的担忧是:民营银行如果风险自担,就会出现银行亏损或破产的可能,民资跑路怎么办?因此,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非常必要。尽管会增加银行的经营成本,但存款保险制度可以把银行的损失与存款人的损失隔离,提高银行整体信用额度,对中小银行非常有利。由于我国尚未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因此一直都是由国家信用提供隐性担保,一旦银行经营失败,政府也就被视作为最终“兜底”的责任人。而且,由于信誉度的建立还有个过程,所有发起设立的民营银行在激烈竞争条件下前三五年肯定不赚钱。因为银行要靠庞大渠道和平台赚钱,但监管越来越严格,设立要求很高,短期内赚钱不大现实。

  除了这些,现在部分民营企业对银行也存在误解,认为金融领域能够更快地以钱生钱,因此在实体经济发展不下去的时候,转身投入银行。这种错误的想法和行为可能会造成金融体系的不稳定。金融与商业两者完全不同,一个是管理风险,一个则是管理成本。由于国内民营银行筹办经验不足,大银行的垄断地位根深蒂固,在吸储能力、客户资源方面,民营银行存在先天不足。

  民营银行设立有严格的准入。中国社科院教授李连仲认为,发展民营银行应试点先行、有序推进。由于银行业经营风险的特殊性,试点既要对股东资质、信用记录等进行严格审查,也要注意治理结构,试点数量也要有所控制。第一,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审查企业资质,确保真正有实力、符合资质要求的企业进入银行业。第二,对资金来源严格审查,杜绝通过设立银行漂白资金、转移资产等行为。第三,对银行发起人也要有一定考察,鼓励那些确实懂经济、具有实践经验、兼具国际视野的专业人士进入银行。要建立一个现代的金融监管体系,不仅外部的监管治理架构要完备,还要督促银行建立一个有效的内部治理结构,规范公司治理,完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

  社会资本阳光化运行,是盘活整个社会资源、用好资金,有利于让民间资本发挥活力,增加金融服务供给,提高金融市场效率,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责任编辑: 向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