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中外银行对垒鏖战大幕拉开

2013年10月08日 07:24    来源: 国际金融报     陈志龙

  “过去喊外资银行‘狼来了’,‘狼’的冲击并不大——市场上大项目的争夺,基本不见狼迹,影响力可以‘忽略不计’,而未来自贸区内的‘狼’群必然值得你高看一眼。”

  历史将永远铭记:2013年9月29日,上海浦东,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自上世纪90年代,共和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史册上,这是浓墨重彩的新时刻,它必将留下深刻的历史印记。

  作为中国开放的新里程碑,上海建立自由贸易区,应视为继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和浦东开发开放、2000年中国加入WTO后的又一次重大的开放举措,是实现中国奇迹“第二季”的更高水平的主动开放。

  上海自贸区比保税区的政策更加开放,不仅有货物进出的自由,还涉及货币兑换的自由、金融领域的开放等。在具体实施方案中,明确“在自贸区内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等方面创造条件进行先行先试”。在这个不到30平方公里范围试验区内实施的重大开放步骤,不只是上海的区域性开放,而是体现了整个国家的开放战略,这无疑将对未来的开放格局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中最吸引社会广泛关注的是金融开放。方案明确,在金融服务领域将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金融机构设立外资银行,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与外资金融机构共设中外合资银行,这标志着外资银行和民营银行将会在这里崭露头角。这次总体方案中另一个重要看点是:对外商投资实行“负面清单”管理。目前为止,我国对外资管理一直采用的是《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模式,在这份目录中,列出了鼓励、限制、禁止外商进入的行业。而“负面清单”是给不开放的行业和受限制的商业活动列一个清单,明确告诉对方哪些领域和行业是限制或禁止外商活动的,只要未列入名单的,就是法无禁止皆可为。上海自贸区的重大意义在于对经济管制的松绑和解除,只要不涉及国家安全和金融体系稳定的合法经营,外资银行可以做中资银行的所有业务,一个公平竞争的春天到来了。

  2007年以后,中国加入WTO五年过渡期结束,法理上外资银行在业务范围上已没有什么限制,能享受国民待遇。但实践中,外资银行业务仍然受到严格的界定,多年来水土不服,发育不良。以东部某发达省份为例,从1992年第一家外资银行进入以来,到目前,该省外资银行的分行以上机构已有30家。但是,打开账本,一组数据掩饰不住其经营业绩的尴尬:这30家外资银行的贷款只有300亿元,存款600多亿元。办了20年的外资银行,本该像20岁的大姑娘,青春靓丽,魅力逼人,而现在普遍是非洲难民,一个个皮包骨头。

  以该省外资银行市场规模看,在全省近9万亿元的存款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甚至还不如国有银行一个中心支行的量。在中资银行每年获得天文数字般利润的同时,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个人业务和各种创新类业务受制于严格的市场准入,度日维艰,一些欧美的老牌银行选择了退出。而自贸区对外商投资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后,无歧视的公平竞争的法律体系日益完善,新游戏规则确立,对于缩手缩脚的外资银行来说,上海自贸区无疑将是他们一展身手的大舞台。

  当然,具体政策落地后,外资行用什么方式进入自贸区,是分支行的营业网点还是法人机构,这由外资行的资本管理架构,及其整体市场策略所决定,各家银行根据自身的不同情况作出自己的判断。不过,外资银行的业务准入门槛会被降低,业务范围比以前要更宽松。公开信息看,汇丰、渣打、东亚三家银行将获准成为首批在上海自贸区开展业务的外资银行。一些外资行明确表示,除了在上海自贸区内设立网点,还不排除在上海自贸区内成立独立法人机构的可能。

  上海自贸区撩拨起外资银行家兴奋的神经,上海自贸区将实现资金跨境流动在资本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外资银行可更好地利用自贸区的政策红利来获得业务开展的灵活性,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上海自贸区也终将成为许多跨国集团的亚太资金管理中心。过去喊外资银行“狼来了”,“狼”的冲击并不大——市场上大项目的争夺,基本不见狼迹,影响力可以“忽略不计”,而未来自贸区内的“狼”群必然值得你高看一眼。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


(责任编辑: 韦伟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