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基金公司风控须“疾行”

2013年10月11日 07:28    来源: 中国证券报    

  仍未停歇的债市稽查风波、陆续爆出的“老鼠仓”事件,以及一些基金子公司的规模扩张过快,引起了基金业内外的诸多关注和担忧,而这也对基金公司在相关方面的风险控制形成了考验。

  国庆节前一家国内上市券商发布公告称,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以及副总经理因个人问题接受公安机关调查,董事会同意免去两人职务。而根据此前业内流传的一些消息,这起调查事件或与这家券商内部人士所卷入的债券交易违规有关。

  谈起仍在延续的“债市打黑风暴”,一些基金公司稽核部门的人士也是感慨良多。一位年轻但是经验丰富的督察长近日就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从目前的案件来看,相关责权过度集中正是诱发少数基金经理违规交易的原因。

  “找到交易对手,买券,再卖给对方,所有事情,全是这些债券基金经理一个人来完成,不需要公司其他人参与,那当然容易出事,容易促成私下的利益输送;而这种情况在基金公司的股票投资中就不太可能出现,因为研究、投资决定和交易都是由不同的人来完成的。”这位督察长说。

  她表示,这些事件其实提醒了基金公司今后要更为注重对于投资流程的监控,以杜绝一些大的风险事件的发生。由于债券交易仍以场外为主,因此目前的交易模式尚不可能有大的转变,但基金公司可加强对一些异常指标的监控,从而能及时发现问题。

  “比如交易价格,如果跟市场价格出现比较大的偏离,或是在投资时机上比较异常,例如大家对城投债普遍投资意愿清淡,都在抛售时,而我们有债基经理反其道而行之,去买了很多,而且从平常的投资来看,似乎也不需要这个品种。那么,这些异常的表现之中,可能就潜藏着问题。所以我们在执行合规审查时,就要建立一系列这样的监控指标。而且,如果觉得债券交易方面有一些潜在问题,那么就需要优先建立固定收益业务方面的监控指标。”上述人士这样说。

  此外,基金公司子公司正以雨后春笋般的速度快速成立,而一些子公司借助通道业务实现的急速规模扩张则引起一些观察人士的不安。他们认为,这些业务不少都是为房地产(行情 专区)融资,初期来看似乎风险不大,但房地产业中长期来看是景气向下的,这些子公司接手了“烫手的山芋”也许还不自知。

  “据我了解,一些子公司的风险控制非常薄弱,基本上属于”裸奔“,合规审查形同虚设。”一位基金业内人士私下里这样评论道。

  不过,尽管这一领域今年以来一直是基金业内外的关注焦点和质疑点,但日前也有一些基金公司高层站出来称,有关“风险累积”的说法过于夸张,对于基金子公司的发展眼下勿须过度忧虑。

  “这些子公司的业务不少都是对接银行的非标业务,银行的货币需求量比较大,又有那么多客户资源,双方一合作起来,肯定会快速发展。说它没有风险是不现实的,但这些客户往往都是银行的授信客户,而银行内部的风险管理能力较强,也有一些风险缓释的机制,所以这种风险未必有大家想像得那么可怕,总体上还是可控的。”近日,一位有着多年银行工作经验的基金公司董事长在和记者交流时说。


(责任编辑: 郑海斌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