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全国各大城市楼市成交量不断攀升,住房贷款和公积金贷款也呈快速增长状态,杭州、青岛、北京、上海等地频现公积金贷款难,多个城市公积金出现缓贷甚至断贷的现象。一度巨额“沉睡”的公积金,缘何也闹起了“钱荒”?(据新华社)
尽管从过去的一度“沉睡”,到如今在一些城市遭遇“吃紧”,公积金遭遇“逆袭”,多少该有些受宠若惊,不过,既然钱最终是用来花的,即便是暂时的储蓄,也是为了未来的花销,在这一属性上,公积金当然也绝不例外。事实上,之所以此前一度“沉睡”,没准不过是在蓄势待发罢了。毕竟,买房这事儿,即便是首付,也不是瞬间就能凑齐攒够的,但暂时的按兵不动,并不代表就要长期沉淀。无论是现实中的刚需性购房,抑或是改善型换房,甚至是投资性买房,暂时“沉睡”的公积金,也都是为了日后满足各种需求的买房。从这个角度来看,公积金存取形势的这一逆转,按说也没必要觉得意外。相比“吃紧”,公积金若是长期“沉睡”,其实才名不副实和令人费解。
事实上,买房作为公积金为数不多的使用渠道之一,在公积金池子蓄积过满之后,必然要通过“买房”的方式泄出,这也是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必然结果。不仅如此,此前有关公积金的争议,认为公积金的“沉睡”暴露出公积金制度的“劫贫济富”,即绝大多数中低收入人群虽然缴纳公积金,但却无力贷款买房,这一群体的公积金只能沉睡甚至低息贷款给中高收入者。如此看来,此番公积金遭遇“吃紧”,至少说明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了公积金制度的福利,这一情形,倒是或多或少可以消解上述质疑与担忧。
不过,公积金遭遇“吃紧”,究竟是否刚需从中得益受惠,显然并不能过于乐观。真实的情形是,之所以当下各大城市楼市成交量不断攀升,刚需固然是一方面,但更大的推手恐怕仍然来自房价上涨的驱动与压力,近期一些城市房价的“跳涨”,以及地王的频现,民众对于未来房价继续上扬的担忧与恐惧,恐怕才是此时楼市交易火爆的最大诱因。而房价的高企,公积金贷款额度的放松,面对突如其来的购房潮,一度“沉睡”的巨资也遭遇“吃紧”,倒是从另一个侧面暴露出楼市的隐忧。
不仅如此,公积金制度本身,其实也一定程度促成了这一局面。对于许多公积金缴纳者而言,不买房便取不出,想取出只能买房,面对房价上涨的强势预期,不赶紧把只有较低利率的公积金投入楼市,倒是相当不明智。公积金遭遇的“吃紧”,恐怕有不少未必是真的想买房,而只是想套出公积金而已。这样的买房原因和购房冲动,在精明之余同样在加剧着隐忧。至于那些因为“钱荒”而抱怨公积金贷款难的刚需们,能承受得起当下的房价,其实仍然算得上是实力派,那些缴了公积金,却仍然够不着当下房价的,则依然只有“济富”的份。
从这个意义上说,只要公积金制度的出口依旧逼仄狭窄,无论是“沉睡”还是“吃紧”,其实都难改背后的利益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