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大规模地方投资计划 应慎决策稳起步

2013年11月01日 07:15    来源: 中国经济网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中国GDP增速快速回落,经济面临硬着陆的风险。为了应对这种危局,2008年11月政府出台了4万亿元的财政刺激方案,拉开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投资建设的序幕。

  大规模投资,到底带来了什么?

  可以肯定的是,2008年出台的“四万亿”刺激计划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大量资金的投入对稳定经济的增长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的一些大型基础建设尤其是铁路、钢筋、水泥还有一些新型的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数据显示,五年来,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1800多万套,棚户区改造住房1200多万套;新增铁路里程1.97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8951公里,京沪、京广、哈大等高铁和一批城际铁路相继投入运营;新增公路60.9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2万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达9.56万公里。新建机场31个;新增万吨级港口泊位602个;一批跨江跨海大桥、连岛工程相继建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顺利推进或建成;水电、风电装机位居世界第一。

  此外,“四万亿”投资在提振市场信心,扩大国内需求,减少失业以及加强经济社会薄弱环节(包括关注低收入群体)等方面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对稳定我国经济形势也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2008年-2010年经济出现了“V型”反弹,使得中国经济在全球危机当中风景独好。

  当然,“四万亿”投资也带来了一些“后遗症”。比如,固化了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引发了新一轮的产能过剩和通货膨胀。

  有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除能源和金融外的A股上市公司库存为营业收入的1.4倍,创历史最高,应收帐款为营业收入的52%,为十年来最高,中国产能过剩是历史最高水平4倍。同时,“四万亿”投资计划使得社会流动性泛滥,造成了重化工领域的国进民退、留下了高铁和高速公路部门的高负债和半拉子工程、造成了“十一五”末空前的节能减排压力。

  尤其是地方政府高负债及连带的银行坏账风险加大,给中国的经济和金融的稳定埋下了隐患。近日,渣打银行大中华区研究主管王志浩表示,截至2013年上半年末,该行测算的中国地方政府债务估计在21.9万亿元,如果加上公司化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债务总额最高或达24.4万亿元。

  今年6月,审计署发布的“36个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公告”显示,债务率超过100%的就有16个,最高的为188.95%;如果加上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省会城市中债务率最高的达219.57%。

  在此背景下,今年上半年,包括穆迪在内的国际机构警告,在中国经济稳增长、调结构的同时,下半年中国的地方政府的数千亿元融资将遭遇严峻挑战,中国可能首次出现境内债券违约。

  在中央“四万亿”尚在消化之时,众多地方版的“四万亿”却又开始上路了。有统计显示,全国出台的地方投资计划如全部到位,总额将不下十万亿元,规模远超当年的“四万亿”。业内专家认为,各地应该吸取教训,在符合产业发展结构的前提下,谨慎推出大规模的基建计划。(证券日报 刘丽靓)


(责任编辑: 向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