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一年期国债招标创下7年新高 流动性:无近忧需远虑

2013年11月03日 07:21    来源: 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王 璐

  10月30日,一年期国债招标创下7年新高,人民币兑美元年内累计升值2.23%——

  市场是否又缺钱了?这个疑问来自一组数据:10月30日进行的一年期国债招标,利率达到4.01%,创下7年新高。同日,银行间同业拆放隔夜利率和7天期品种分别上涨78.4个基点和64.6个基点,至5.23%和5.59%。

  作为应对,10月31日央行在公开市场展开了14天期逆回购操作。此前,央行于周二恢复了连续暂停3期的逆回购,展开了7天期逆回购操作。重启逆回购的举动改善了机构预期,货币市场利率10月31日大幅下行,隔夜和1周利率分别下行至4.59%和4.993%。

  事实上,当前流动性依然充裕,暂时性的资金紧张是短期因素造成的,如月末来临、财政收支管理节奏与市场预期略有偏差等。当然,逆回购中标利率上行也表明央行维持紧平衡的意图。因此,对于未来的资金利率走势,无需过多揣测公开市场操作细节,时点性、周期性紧平衡仍将是常态,央行对此的调控手段更加灵活。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经济增长企稳的基础上,近期通胀率小幅上升,房地产依然热度不减,这个态势如果持续,可能增加货币政策操作从中性向中性趋紧转变的风险。

  流动性问题虽然没有近忧,但钱越来越贵了,这种现象开始为市场所担忧。11月1日,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报6.1452元,较前一交易日上涨27个基点,连升5日。数据显示,10月份,人民币兑美元升值0.45%,年内累计升值2.23%。

  人民币持续升值,原因是美元阶段性疲软以及国内经济数据向好,导致的跨境资本加速流入,也有专家认为是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加大了资本流入的兴趣。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市场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我国国际收支仍会是净流入。中外之间的汇差和利差都在促使投机资金快速流入。

  总体来看,未来半年人民币汇率将在目前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但是,我国长期存在货币发行美元化的现象,即央行的基础货币投放基本上来自于外汇占款,央行货币政策受制于外部环境。

  短期内,政策在稳定货币供应量上是有效的,但长期看,需要改变,加速利率市场化进程。货币政策操作将在控制资本流入、货币信贷增长和通货膨胀之间谨慎地寻找平衡。如果外汇占款继续增加,政策仍有进一步收紧的可能。因此有专家建议,有必要放开人民币中间价,令汇率逐步接近市场化。这样,有助于解决“资本流入—人民币升值—外汇占款—货币投放—通胀压力”这个过程所需权衡的多重困境。


(责任编辑: 华青剑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