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央行官网的“货币政策工具”一栏中新增了“常备借贷便利”,引起广泛关注。央行称,借鉴国际经验,中国人民银行于2013年初创设了常备借贷便利,主要功能是满足金融机构期限较长的大额流动性需求。对象主要为政策性银行和全国性商业银行。期限为1至3个月。利率水平根据货币政策调控、引导市场利率的需要等综合确定。常备借贷便利以抵押方式发放,合格抵押品包括高信用评级的债券类资产及优质信贷资产等。
昨天,央行首度全面公布常备借贷便利操作情况。其披露数据显示,今年6至9月末,常备借贷便利余额分别为4160亿元、3960亿元、4100亿元和3860亿元。三季度以来,常备借贷便利适度有序减量操作。
据了解,从国际经验看,中央银行通常综合运用常备借贷便利和公开市场操作两大类货币政策工具管理流动性。除此之外,央行采用的货币政策工具还包括: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贷款和利率政策。常备借贷便利的主要特点:一是由金融机构主动发起,金融机构可根据自身流动性需求申请常备借贷便利;二是常备借贷便利是中央银行与金融机构“一对一”交易,针对性强。三是常备借贷便利的交易对手覆盖面广,通常覆盖存款金融机构。
今年前9月,央行已开展了常备借贷便利操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13年春节前,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常备借贷便利解决了部分商业银行因现金大量投放产生的资金缺口。6月份,在货币市场受多种因素叠加影响出现波动时,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常备借贷便利,向贷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宏观审慎要求、有利于支持实体经济、总量和进度比较稳健的金融机构提供了流动性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