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票价“松绑”回归市场 旅客受益期待服务不打折

2013年11月10日 15:23    来源: 新华网    

  近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和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10月20日起,对航空旅客运输票价实行政府指导价的国内航线,均取消票价下浮幅度限制。机票价格无下限,这给航空公司运用价格杠杆提供了更大空间,为方兴未艾的低成本航空发展做好了铺垫,更将推动中国民航进一步走向大众化。

  “便宜没好货”是消费市场的一大“定律”,票价下调空间无限大,服务和保障水平是否会相应打折呢?

  票价无限下调 市场价替代指导价

  中国民用航空局和国家发改委近日发布《关于完善民航国内航空旅客运输价格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航空公司可以基准价为基础,在上浮不超过25%、下浮不限的浮动范围内自主确定票价水平。

  此前,我国民航使用的基准价是按照2004年出台的《民航国内航空运输价格改革方案》确定的:航空公司以平均每人每公里0.75元作为国内各航线基准价,在上浮25%、下浮45%的幅度内确定具体价格。

  “本次通知是将机票价格下浮不限的范围扩大到所有实行政府指导价的国内航线。”兴业证券分析师曾旭说,“管住上限就是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在可控范围内提价,放开下限就是引入竞争,实行更市场化的价格体系。”

  与此同时,民航局还新设了31条国内航线,票价完全实行市场调节价,例如广州-武汉,合肥-上海,南京-北京等线路。

  曾旭说,这些航线大多都是高铁已覆盖的,从目前票价来看,航空公司3折-4折的经济舱裸票票价加上机场建设费与燃油附加费后,与高铁二等座票价在一个水平上。可以说,这些航线的机票价格已经充分竞争,即使现在放开价格管制,也不可能造成机票价格大幅上涨。

  业内人士认为,梳理近几年对机票价格的管理措施就可以发现,政府部门一直在沿着简政放权的方向发展。2010年6月,国内航线的头等和公务舱票价开始实行市场调节价。此次放开下限是政府又一次顺应市场的行为。

  事实上,自从有了廉价航空公司——春秋航空这一市场“鲶鱼”,99元、199元的特价机票就已基本突破了价格管制的下限,惠及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

  低成本航空冬去春来 民航进一步大众化

  2007年,我国民航票价管制还十分严格。春秋航空曾推出1元机票,只卖出了400张后就不得不退场,因为物价部门对春秋航空开出罚单,理由是低于政府指导价销售机票,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不受管制的国际航线,春秋航空的低成本优势却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春秋航空在开通日本航线之初就推出廉价机票,引发日本旅客的网络秒杀热潮,春秋航空更以“0元机票”让同行跌破眼镜。

  在该通知发布之前,有航空企业似乎已经嗅到低成本航空的发展机遇。今年5月初,海航旗下西部航空宣告,这家以重庆为基地的航空公司转型为廉价航空,成为国内第二家廉价航空公司。7月初,同样是海航旗下的香港快运也宣布向低成本航空转型。

  香港快运公司执行董事长杨建红表示,这次转型主要基于低成本航空业在香港的发展前景乐观,潜力巨大。公司相信低成本航空的运作模式将进一步推动并刺激新的旅游需求。

  此外,东航去年与澳洲航空旗下捷星国际合资申请筹建的以香港为基地的低成本航空公司捷星香港目前进入了牌照审批阶段。吉祥航空也表示,其计划在广州筹建一家新的廉价航空公司,暂定名为“九元航空”。

  春秋航空公司新闻发言人张武安告诉记者:“放开管制是民航大众化的需要,是低成本航空公司发展的重大利好,公司利用价格杠杆的空间进一步加大,低成本的优势将进一步展示出来,相信会赢得更高的市场占有率。”

  旅客期待航空服务价廉物更美

  专家认为,长期以来,民航延续传统发展模式,目标客户群体普遍定位于中、高端旅客,产品结构和服务类型单一。近年来,我国民航运输市场结构和消费群体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因此,加快低成本航空发展,有利于促进民航消费结构扩容升级,践行大众化战略,使更多社会群体共享民航发展成果。

  随着低成本航空在国际市场上不断壮大,国际民航组织也给低成本航空以良好的发展预期。国际民航组织秘书长办公室主任丹尼尔·阿泽马曾表示,近年来,低成本航空在降低成本、拓展收入、实现效益最大化上积累了丰富经验,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低成本航空将进一步快速发展。

  低成本航空的发展依赖于市场支撑,而旅客期待的除了机票价格更加“亲民”之外,还有安全可靠的保障和不打折的服务。

  此前,因廉价航空在餐食、行李托运以及航班延误后的赔偿与安置等问题上,引发过旅客与航空公司之间的矛盾与纠纷。这不仅损害了航空公司的形象,干扰了正常的航空秩序,也使市场给低成本航空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要赢得旅客的认可和市场的口碑,要走上一条可持续的健康发展之路,低成本航空必须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以更优惠的价格吸引旅客“用脚投票”。而传统航空公司为应对低成本航空的挑战,要在抓住服务优势的同时,进一步挖掘成本控制的空间。

 


(责任编辑: 马欣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