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股市场上进行借壳上市可谓是‘最后的晚餐’。”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A股市场中的借壳上市会比较多的掺杂一些“炒壳重组”游戏,尤其是一些皮包公司介入“炒壳重组”,均带有短期炒壳和投机的因素。不过,在借壳上市中也不乏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由于IPO迟迟未开闸而付出不菲的代价绕道借壳上市。
自去年11月份A股暂停IPO至今,重启大门也迟迟未能打开,而在审查标准逐渐严格、企业排队数量逐渐增加的情况下,许多急于上市的企业便将上市渠道转向了借壳。而随着分道制这一并购重组新法则的施行,目前市场的壳资源也出现了稀缺和价格暴涨的现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的稳定。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完成的借壳交易案例为5起,正在进行中的借壳交易达到18起,借壳上市的活跃度还在升温。
中信证券福州营业部投资顾问林坚坚表示,A股IPO窗口关闭已久,今年上半年以来的财务审查风暴导致272家企业被终止审查,这成为借壳交易风行的主要原因。
董登新称,总体来讲,绕开IPO正常程序,通过借壳上市的代价是很大的,首先是价格高昂,其次是风险加剧。虽然借壳上市是在IPO关闭后的被迫行为,但新退市制度生效后会全面抑制借壳、炒壳行为。在新退市制度启动之后,价格、风险以及借壳的难度还会继续加大,因此会使得带有投机性行为的借壳上市企业逐渐减少。
董登新认为,从短期来看,借壳上市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市场的交易活跃度。但是,借壳上市并不是一种健康的重组行为,借壳上市最大的问题在于存在信息不对称、暗箱操作以及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这也是借壳上市自身的诟病。而这些诟病与原本带有投资性很强的“炒壳重组”游戏捆绑的时候就会使整个A股市场的稳定性被破坏,进而影响资本市场的发展。
平安证券分析师罗晓鸣认为,投资机会因公司而异,有的借壳方案公布之前可能已经被“爆炒”,有的可能没什么反应,要看重组之后公司具体的发展方向和盈利情况,很难一概而论,有的公司为了股价大涨会进行包装,重组后的业绩能否得到保证尚待观察,投资者还是要保持一定的谨慎。
“在IPO闸门迟迟未开的情况下,不急于上市的企业会选择继续等待,而急于上市的公司可以选择到我国的香港以及美国等资本市场寻找融资机遇,进而避免借壳上市的高昂代价和风险以及对市场所带来的不稳定。”董登新强调。(证券日报 丁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