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昌九事件呼唤融资融券协调发展

2013年11月22日 07:49    来源: 中国证券报    

  近期,资产重组预期落空的昌九生化股价持续跌停,参与融资交易的投资者深陷其中,损失惨重。尽管公司股票目前停牌,但复牌后风险可能继续释放,融资融券市场可能首次出现大规模“爆仓”的局面。这一案例充分说明融资融券交易不同于普通交易,其杠杆效应在放大收益的同时也放大了风险,但很多投资者对这一问题的风险意识不足。未来监管部门和证券交易所应加强融资和融券市场的协调发展,利用做多和做空工具构建合理的价值发现机制。

  为什么昌九生化会进入融资融券标的?这是许多融资投资者心中的疑问。从基本面上看,昌九生化持续亏损且资不抵债,的确不是一家优秀的上市公司。不过,融资融券的功能是价格发现,如果上市公司实际价值被高估了,投资者可以融券卖出;如果上市公司实际价值被低估了,投资者可以融资买入。通过双向交易机制,使股票价格能够充分地反映其内在价值。因此,所谓“融资融券标的一定是好公司”反映了部分投资者的认识误区。

  在成熟资本市场中,融资融券标的没有硬性的条件和标准。在我国资本市场实践中,自2010年3月融资融券交易试点推出以来,一直遵循逐步推进的原则,融资融券标的范围不断扩大。从成为融资融券标的股票的7个条件来看,主要集中在流动性方面,如股东人数、日均换手率、波动幅度、流通股本等。

  目前来看,以流动性为主的融资融券标的标准符合市场交易特性。市场人士介绍,统计数据显示,40%的融资融券交易在两周之内了结,60%的交易在1个月内了结。这说明,融资融券交易参与者更加看重品种的变现能力,这也凸显出流动性的重要性。

  不容否认,融券规模不足是放大昌九生化投资风险的原因之一。截至11月1日,昌九生化融券余量仅1700股,价值不足5万元。如此少的融券规模显然无法发挥融资融券的价格发现功能。3.54亿元的融资余额与不足5万元的融券余额对比过于悬殊,这导致融资融券的功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只是“一条腿走路”。

  昌九生化酿成融资融券首次大规模“爆仓”事件,虽然其原委极为特殊,但仍反映出融资融券交易的制度建设和监管亟需进一步加强。

  首先,应解决券源不足和券源利用不充分的问题。推出融资融券交易的目的之一是引入做空机制,但截至11月1日,沪深两市融资余额为3087.58亿元,融券余额仅为36.31亿元,融券余额仅占融资余额的1%。这种格局阻碍了融资融券双向交易机制的正常运行。

  导致融券余额偏低的原因有两个方面:券源不足和券源利用不充分。这需要进一步扩大转融券业务试点公司范围和标的证券范围,增加证券公司参与转融券的业务需求,提高券源供给,从而活跃融券交易。

  其次,应加强融资融券标的的风险揭示。目前风险揭示主要针对融资融券标的品种交易额过大,或者融资余额占上市可流通市值比例过高。今后,交易所应进一步扩充风险揭示的内容,对于一段时期涨幅或跌幅过大的融资融券标的进行提示,帮助投资者规避股价剧烈波动带来的风险。

  再次,进一步加强融资融券市场监管。某券商长沙营业部在某投资者开户后数日内,即为其开办融资融券账户,而相关规定要求开户时间需满6个月。市场人士指出,监管部门对投资者开户和交易设置了严格的规定,但一些券商为了追求短期经济利益,违规放松融资融券开户和交易门槛,无疑增加了市场参与者的风险。


(责任编辑: 魏京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