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抢发新基金有“虚火” 基金公司仍旧乐此不疲

2013年11月28日 07:40    来源: 经济日报    

  每逢年底,公募基金行业总会掀起一轮新产品发行潮,今年也不例外,只是基金公司今年抢发新产品抢来的更多是“无奈”。

  有这样一组数据:今年以来成立及获批的新基金达515只,为历年之最;平均首发规模15.39亿元,仅高于2011年,与去年相比下降了36%;今年新成立的股票型基金目前资产规模较首发规模缩水28%,且八成次新基金“瘦身”。

  不难看出,基金业今年烧起来的这把火有点“虚”,“柴火不足”旺不起来。而“柴火不足”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掣肘着基金行业发展的同质化竞争问题仍未改变,近两个月产品创新动力更有消退之势;二是银行等传统销售渠道拥挤不堪,导致渠道议价能力大幅度提升,发行成本高企已经让基金公司压力“山大”,新基金市场依然继续着“拆东墙补西墙”的戏码。

  明知道抢发新基金注定换来“无奈”,基金公司仍旧乐此不疲。仅11月25日当天就有12只基金同时开售,至此,拥挤的发行渠道上已经有51只新基金同台竞技。“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作为证券市场第一大主力投资机构的基金公司肯定有自己的小算盘。

  12月是年度重要时间点,资金必然偏紧,基金公司都希望在12月中旬以前将基金销售完毕,因此在11月初到12月初就形成新基金发行的“旺季”。当然,今年的抢发潮还存在客观原因,比如证监会对普通基金实施快速审核政策,审核期大为缩短,基金公司发行新产品如鱼得水。

  值得注意的是,基金公司选择在年底猛发新产品,还有两方面的考虑,且伴随着无奈。其一,为达到年初制定的目标,给董事会一个交代,基金公司不得不冲规模,为争取明年各项预算增加底气;其二,抢发新产品实际上是在抢客户,目前基民投资理念尚不成熟,喜欢从1元开始做起,所以不发新基金产品就意味着损失客户。

  潮水退去,方知谁在裸泳。在基金业,这场酣畅淋漓的抢发新产品大潮退去之后,会涌现出一批“赔本赚吆喝”的基金,甚至有基金直逼清盘红线(首发时引入帮忙资金的基金,容易因帮忙资金撤退引发资产规模大缩减),让投资者汗颜。

  鉴于此,公募基金行业要想走出困境,应当双管齐下,主动从新基金发行的恶性竞争中摆脱出来:

  首先,在产品设计上、营销上不断推陈出新,挖掘出更适合投资者需求的产品。基金公司牌照放开之后,基金业缺少的不是新产品,而是创新产品。产品有特色,才可能有市场,同质化产品竞相发行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在互联网金融浪潮中,基金公司不妨将产品与渠道进行联动创新,减轻对传统渠道的依赖,增加发展的话语权。

  其次,借发行新产品冲规模,还不如重视持续营销,将更多的资源注重于提高基金产品的“质量”,用出色的业绩留住客户,用一流的服务赢得口碑,自然也能给董事会一个交代。


(责任编辑: 蒋诗舟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