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央行逆回购放水 仅属短期调节

2013年12月25日 09:42    来源: 南方日报    

  

  受央行重启逆回购缓解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紧张鼓舞,24日A股宽幅震荡后温和收升。 新华社发

  市场引颈期盼,央行终于周二重启290亿元7天期限逆回购,结束三周沉寂,为市场送来了一份圣诞节流动性大礼。上周银行间市场出现资金旱情,同业拆借和质押式回购利率飙升,央行连续进行SLO操作,资金面才稍缓和,面对年底的流动性异常,央行终于“出手”。

  昨日,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7天期限逆回购操作,交易量为290亿元,中标利率4.1%,是继12月3日实施逆回购操作后三周以来首次重启,当日逆回购规模为180亿元,这次资金规模扩大了六成。

  央行逆回购一出手,银行间市场资金迅速回落。昨日午间,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隔夜、7天期、14天期、1月期Shibor利率全线大跌,其中7天期Shibor利率下落264.60个基点至6.1970%,而此前最高达到8%的关口,而14天期限利率下落248.50个基点至5.7610%。银行间市场七天同业拆借利率下挫196个基点,报收7%。7天质押回购利率早盘一度下挫335个基点至5.55%,收盘价为6.35%,而上周五收盘高于8%。

  国泰君安分析师徐寒飞分析,重启7天逆回购是短期流动性释放需要,可以平抑市场担忧情绪,降低流动性的波动和紧张。显然,这份“圣诞节礼物”对于资本市场提振不少,昨日深沪两市双双高开,沪指微涨0.15%,深成指微涨0.47%。

  解读 重启逆回购仅属短期调节

  上周银行间市场资金价格一路攀升,重蹈6月货币市场资金面趋紧、利率大幅上升局面。19日,央行微博发布消息称,已连续3天通过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累计向市场注入3000亿元流动性,目前银行体系超额备付已超过1.5亿元,为历史同期相对较高水平。

  据统计,本周无央票或正逆回购到期。但本周央行通过SLO定向投放的逾3000亿元资金将陆续到期,加上25日存款机构上缴存准金补缴、12月份财政存款投放可能偏慢,都将导致年末资金面继续偏紧。

  申银万国李慧勇分析认为,此前央行有意维持较高的利率以促使金融机构降杠杆,才没有轻易使用逆回购,而是用SLO来调节个别机构的流动性。也正是因此,央行才多次强调,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仍超1.5万亿,资金的紧张并不是总体性而是结构性的。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也认为,虽然年底资金面偏紧张,但偏紧的流动性有利于金融改革和结构调整,央行不轻易动用逆回购有其原因。

  对于未来的流动性状况,市场预期依然较为谨慎,认为昨日逆回购不宜看做是央行“放松”之举。徐寒飞分析表示,央行重启逆回购很可能是权衡短期维稳和中长期货币政策方向的结果,因此需要保留更大的灵活性和操作余地,预计本周四重启14天逆回购的概率不大。

  事实上,经过央行连续SLO和这周的逆回购,资金面也基本回稳。“尽管资金价格仍惯性上行,但因央行持续注入增量资金,资金面正朝着改善的方向平稳回落。”有券商交易员对南方日报记者表示。

  分析 银行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风险放大

  同业市场资金利率高企,与各家银行“借短贷长”资产负债错配业务规模太大,年底资金需求强烈脱不了干系。李慧勇认为,利率仍在走高的背后有两个核心原因,其一是央行有意实行饥饿疗法,以高利率促使金融机构降低杠杆,但是在饥饿疗法之下,无形中放大了资金的真实需求,结果反倒是加剧了资金的紧张。此外,利率市场化过程中银行的收益率先市场化,而风险并未市场化。资金追逐高收益,债券收益率变本加厉地上升。

  日前,中国银行业协会和普华永道发布的《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3》也显示,55.5%的银行家认为风波的重要原因是银行资产负债期限结构错配严重。信贷增长过快和理财产品等表外产品的集中到期、银行自身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不足、市场信息不对称引发的恐慌情绪共同造成了流动性风波。

    


(责任编辑: 邢晓宇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