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耶伦获美参院批准 FED百年来迎首位女主席

2014年01月07日 08:23    来源: FX168网站    

  美国参议院当地时间周一(1月6日)晚间确认耶伦(Janet Yellen)出任美联储(FED)主席,将从2月1日继任 。现为美联储副主席的耶伦将是联储百年历史上的首位女性主席。

  参议院以56-26的投票结果确认这项提名。叶伦现年67岁,将在美联储主席伯南克(Ben Bernanke)的任期在1月31日到期之后继任。

  26位投反对票的议员中许多来自民主党,但该反对票数比伯南克当年连任时的30张反对票稍好一些。美国当地时间2010年1月28日,美国参议院曾经以70票赞成、30票反对,确认伯南克连任,但30个议员投出的反对票也使得伯南克成为美联储96年历史上获得反对票数最多的主席。

  美联储在2008年末将基准利率降至0-0.25%区间,并通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债券购债措施以提振经济。但这些量化宽松措施(QE)也令资产负债表自危机爆发前的不到1万亿美元扩大至当前的4万亿美元,刷新历史新高。

  作为伯南克的亲密盟友,耶伦一直是美联储为支撑经济而采取的保持创纪录低利率的措施的主要设计师。

  自2010年担任副主席以来,耶伦一直帮助掌控美联储的传统工具——短期利率,以及在金融危机爆发后为维持经济所采取的非常规计划,其中包括每月的债券购买以及就可能的利率方向为投资者提供指导等。

  这些措施似乎已经开始显现效果,美国失业率11月降至7%的五年低点,而美国经济第三季度增速也创下近两年来最快

  耶伦未来的主要任务就是如何引导美联储撤出大规模货币刺激措施,令货币政策逐步实现正常化。

  美联储在12月的会议上意外宣布缩减购债规模,该联储自今年1月开始将每月债券购买规模从850亿美元削减至750亿美元。

  伯南克在最后一次货币政策会议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只要经济复苏如预期般展开,则美联储可能在2014年底结束QE3。

  许多共和党人和一些美联储高官承认,美联储在退出QE方面已经落后,他们警告称,资产负债表规模不断膨胀可能引发通胀或者资产价格泡沫。

  共和党参议员Charles Grassley指出,假如美联储扩张性货币政策持续下去,将对美国经济产生实质性的持久损害。

  未来政策挑战

  耶伦将从2月1日正式走马上任,但摆在她面前的并非一条平坦的道路。分析师们认为,耶伦将面临的主要政策挑战有:

  1.庞大的资产负债表

  经历过三轮量化宽松(QE)措施后,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规模膨胀至约4万亿美元,创下纪录水准,而正常时期仅约1万亿美元。市场人士担心联储大量购入国债、抵押贷款支持债券(MBS)及其它债券的行为将会在未来几年引发通胀,并可能造成难以察觉的市场扰动和资产泡沫。

  虽然联储在继续每月购买850亿美元债券的措施,但当局毫不掩饰对于回收购债行动的倾向。现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6月曾表示,美联储预计会在年内晚些时候缩减购债,并在2014年中期完全停止购债,不过在9月会议时他拒绝确认缩减购债的时间表。耶伦面临的难题是,如何在不扰乱金融市场或妨碍经济复苏的情况下缩减购债计划。近年的历史经验证明,经济复苏很容易受到国内外冲击的影响。

  2.利率上升

  美联储的主要政策工具——联邦基金利率自2008年末金融危机最严重时期以来就一直在近零水准。

  美联储曾表示,只要通胀率不会超过2.5%,就将维持利率在低位至少要到失业率降至6.5%。但如果投资者开始预期加息时间早于美联储的计划,那么借款成本全线升高可能拖累经济成长。尽管有这样的预期和失业率门槛限制,但金融市场有时也质疑美联储前瞻性政策指引的可信度。耶伦以后必须在引导市场预期方面发挥主要作用。

  3.失业和通胀(上下行双向风险)

  市场认为,美国当前的失业率太高且通胀率太低,因此美联储相对更易于作出维持极宽松货币政策的决定。

  如果通胀在就业出现更明确的改善前进一步走软,那么联储是否应进一步加强刺激措施以防止出现通缩,并提振就业市场?或者在通胀抬头,并逼近联储2.5%的目标上限的情况下,决策者将被迫在失业率高于希望水准的情况下收紧政策?耶伦可能面临复杂难题还包括美联储何时能首次上调超额储备金利率。上调这类利率将阻止大量银行储备金流入市场,起到抑制通胀的作用,但这是个未经考验的工具。

  4.以何种节奏退出QE

  美联储已经迈出了退出QE的第一步,未来以何种节奏缩减QE并最终退出的任务将落在耶伦的身上。

  伯南克在新闻发布会上已经谈及以何种标准退出QE,未来耶伦可能仍将关注经济数据发展,以判断是否有必要延续购债步伐。


(责任编辑: 蔡情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