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大批基金倾巢出动比试运气 新股申购博弈白热化

2014年01月13日 08:33    来源: 投资者报    

  由于新的发行制度,报价过低过高都不一定能够获得配售,基金中签有些靠“运气”。首批打新运气较差的是国泰基金;运气最好的是景顺成长。中小投资者可以借道基金产品分享盛宴

  《投资者报》记者罗雪峰

  新年来,IPO开闸极大地激发了打新热情。1月9日晚,首批发行的新宝股份、我武生物公布中签率及网下配售结果。这两家公司的网上中签率分别为1.05%和0.57%,超额认购倍数222和176倍,可见申购之火热。

  Wind资讯显示,截至1月10日,IPO开闸以来启动发行新股的公司达到50家。其中有6家公司拟在上交所主板上市,20家公司拟在中小板上市,24家公司拟在创业板上市。证监会此前透露的1月有50家公司发行新股,已经实现。其中除了奥赛康IPO因老股转让规模较大,公司和主承销商中金公司出于审慎考虑,经协商决定暂缓本次发行外,已有7只新股顺利地进行了发行申购。

  根据同花顺金融终端的统计,从1月13日(周一)到17日(周五),每天开始网上申购的新股数量分别达到6家、5家、6家、7家和9家,该周发行的新股总量将达到33家之多。

  《投资者报》记者仔细研究了首批放行的公司所披露的网下配售情况后发现,受IPO新政影响,公募基金“打新”热情高涨,占据了大部分席位,然而能否中签却纯凭“赌运”;相对于公募基金的摩拳擦掌,更有一些资本市场的大佬巧妙地坐上了轿子,只等着众投资人在抬轿过程中落袋为安。

  国泰基金倾巢而出首批落空

  根据Wind资讯,1月7日~10日,共有8只新股披露了发行结果。从初步询价申购的投资者家数看,我武生物最多,为499家,新宝股份次之,为481家,而8日公布的纽威股份和楚天科技为321家和351家。

  《投资者报》记者对上述数据展开统计后发现,参与询价的公募基金(注:含特定资产管理计划,下同)的数量均超过100只。其中,499家参与我武生物询价的投资人中公募基金占了323席;公募基金参与度最低的纽威股份也有108只基金上门询价。

  在60多家基金公司中,国泰基金公司参与热情最高,8只新股几乎都是倾巢出动。旗下41只基金产品参与我武生物报价,排名第一;32只基金产品参与新宝股份,排名第二;35只基金产品参与良信电器报价,排名第二;36只报价炬华科技,排名第一;28只报价楚天科技,排名第一;33只报价天保重装,排名第一;只有对奥赛康和纽威股份参与的力度较弱,前者有16只报价,排名第八;后者仅有7只报价。

  不过运气不佳的是,志在必得的国泰基金在首批上市的2只新股上可以说是白欢喜一场,仅一只产品获配6万股的我武生物。除了国泰基金公司,大成基金、南方基金、博时基金、汇添富、富国等公司都积极参与。

  在这些蜂拥而至的基金产品中,特别要提到2013年股票基金冠军——中邮战略新兴产业,它参与的热情度也很高,7只新股悉数捧场,只是运气似乎也不佳,已经公布的2只新股也没有获得配售。

  由于新的发行制度,报价虽然高企,但不一定能够获得配售,有时候真的得看“运气”。

  首批打新运气最好的基金公司为景顺长城,旗下景顺长城内需增长、内需增长2号和策略精选等3只基金同时申报了20.11元900万股的我武生物,因该股最终确定发行价为20.05元,故其旗下上述3只基金全部入围,合计2700万股,实际最终获配合计92万股;南方基金旗下也有2只基金分别入围了新宝股份1700万股和300万股,它们是南方绩优成长和深成ETF联接,实际获配443万股。国联安旗下的安心成长基金比较幸运,网下申购2100万股,获配466万股。

  公募不惧中签概率小执着打新

  尽管目前披露了发行结果的2只新股中,超百只基金参与却仅有为数不多的几只基金能够获得配售,并且从中签率来看仅维持在1%左右。但是对于后续即将上市的新股,受访的多位公募基金经理同样询价热情不减。

  “对我们来说,一只基金参与打新和多只基金参与打新付出的工作量差不多。反而从概率上讲,参与的产品数量越多、参与询价的次数越多,入围的概率就会越大,相应的中签机会也将增加。”上海一位基金经理这样告诉《投资者报》记者,他们基金公司所有符合申购条件、允许申购的产品,全部同时参与了我武生物、新宝股份、纽威股份和楚天科技的打新。“只要不是太差的,公司产品都要参与。”

  持类似观点的基金公司不在少数。如华夏基金、富国基金、大成基金、上投摩根、南方基金、中欧基金等均参与了7只以上新股的打新。尤其是上投摩根,旗下9只产品参与我武生物的打新,其余3只新股参与的产品也均在6只以上。

  在目前A股市场连续4年全球垫底的惨绿氛围中,尽管打新有很大的运气成分,但至少相对于私募与散户,公募基金与社保基金已经算得上幸运儿。因为按照证监会的新规定,“网下配售的股票中至少40%应优先向以公开募集方式设立的证券投资基金和由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管理的社会保障基金配售。”在这样的利多刺激下,虽然公募基金打新仍需看“天”吃饭,但打新的激烈程度仍然很大。

  新股申购报价博弈料将白热化

  “按照IPO新政,老股股东变现在所难免,未来估计像我武生物这样老股发售规模超过新股数量的公司也会越来越多。这样的方案背后可能也有PE机构在推动。我们需要在新股发行价格方面做更多的研究。”一位基金经理对记者表示。

  据了解,由于新股发行新政中对超募、破发等不利于投资者的现象都有相关政策约束,所以有效申购价格需要充分考虑投资者的申购情况、对应市盈率、可能的新股发行股数、老股转让股数等因素后才能给出。因此,对基金参与询价博弈时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我武生物为例,要报在0.13元这样一个狭窄的价格区间内,确实不容易,不能报太高,那样会被剔除,也不能报太低,否则拿不到股份,现在报价绝对是技术活儿。”北京的一位基金经理说。“而且,由于像我武生物这样存在老股股东套现的因素,以及配售股份没有3个月锁定期限制,我们还要考虑破发存在的可能性,因此未来申购报价肯定会更趋精准与理性。”

  国联安相关负责人告诉《投资者报》记者说,新股定价以研究员的基本面研究最为重要,其次新股申购的市场热度和发行制度的设计,导致了是否启用存量发行对于新股的价格也有较大影响:如果不启用存量发行,则意味着不能超募,在这种条件限制下如果新股不采用存量发行,则价格基本是确定的;而如果启用存量发行,则意味着新股的发行价格必然会突破上述价格。

  但其发行价格也是有理论价格上限的,在现行的发行规定下,发行价格上限的硬性约束条件为老股发行上限、大股东不丧失控股权、新股和老股发行数量低于招股意向书的上限以及满足新股上市的流通股要求,软性约束为同类股票市场平均的市盈率水平,所以可以大概预算一个价格区间。

  上述市场人士进一步指出,随着后续新股批量上市,质地参差不齐,肯定会有选择性地参与。目前已披露了发行结果的8只新股的情况印证了这种思路。参与询价的基金数量最高者与最低者相差200多只。

  “主要还是看公司资质,成长性、利润率如何,另外与二级市场热点相同,传统行业的新股可能大家热情一般,新兴行业吸引力更大。”

  中小投资者可借道基金参与盛宴

  除了冷热分化将越发明显之外,私募与散户的打新热情正在迅速升温。《投资者报》了解到,近期业内多家中小型公募基金在向私募兜售打新的专户通道,根据资金规模大小,从千分之三到千分之八不等。

  对于中小投资者来说,虽然新制度对中小投资者网上参与新股申购起到风险警示作用,但实际上也限制了他们网上打新的热情。因为根据深交所1:1市值和打新的原则,原本50万元打新,配售之后就需要先持有50万市值的股票,共动用100万元。

  除了打新成本增加,普通投资者中签难度也加大了不少。对此,市场分析人士建议,与其比拼“运气”打新,不如借道基金产品分享此次新股盛宴。其中,新发的混合型基金、部分保本型基金以及专户分级产品更值得关注。

  一家基金公司投资主管称,由于这是IPO新政后的第一批新股,如果再像创业板刚推出时那样破发,一则是管理层太没面子,二是老股东也得顺延锁定期。所以大家都预期中签就能挣钱。该主管称:“按照这样的思路,投资者可能发现另一条资金套利路径,即寻找中签新股中规模较小的基金,因为中签新股带来的盈利会对该基金资产净值有一个较大的提升。”

  采访中许多业内人士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以国联安安心成长为例,其2013年年底规模仅7.43亿元,此次所入围的新宝股份获配466万股,中签4893万元,其中签金额占比已超过6.6%,再算上楚天科技的获配股份,若新宝股份和楚天科技上市首日大涨的话,显然该基金将成为套利新股的首选产品。

  据了解,混合型基金不受股票型、债券型基金的仓位限制,资产配置比例更为自由,其中又以灵活配置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较为突出,可将大部分资产用于打新。

  例如2013年末成立的安信鑫发优选和国泰淘新灵活配置,分别是偏股混合型基金和灵活配置型基金参与打新的代表性产品。

  二者理论上都能将最多95%的资产用于打新。较之股票型基金有60%底仓限制,至多只能将35%的资产用于打新,混合型基金的优势尽显。

  此外,这两类混合型基金于2013年底扎堆募集、成立,与新股发行重启的节奏十分配合,其对于打新的参与意图和热情可见一斑,在债券型基金不能参与打新的情况下,这些新发的混合型基金有望成为打新的新主力。

  除混合型基金外,部分保本型基金也值得关注。由于部分保本型基金仅限制成立之初的各类资产比例,允许此后根据情况对股票、债券比例灵活调整,能起到和混合型基金类似的效果。如华润元大保本,理论上其也可使用最多95%的资产进行打新,较之混合型基金毫不逊色。


(责任编辑: 康博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