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太久之后,公募的打新热情也随着IPO的重启而再度爆发。
在公募高涨的“打新”热情背后,一方面 二级市场无起色,另一方面个人投资者“打新”门槛越来越高,借道基金曲线“打新”。统计显示,截至1月15日, IPO重启以来已有148只基金豪掷重金参与打新。其中, 国联安基金旗下的德盛安心成长以累计动用9.43亿元的资金获配4只新股傲视群雄,成为公募“打新”阶段“中签王”。
国联安暂夺公募“中签王”
在诸多参与“打新”的公募中,国联安无疑出手最为阔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月15日, 国联安德盛安心成长 十分“安心”地豪掷超过9亿元用于“打新”。
统计显示,截至1月15日,共计有148只公募基金累计动用204.90亿元的资金参与“打新”,而共计获配金额则仅有13.59亿元。按此计算“中签率”仅有6.63%。
“虽然根据新规新股网下配售中至少40%优先向公募基金和社保配售,但实际上由于新股报价难度的上升,打新整体中签率并不高。”上海一位公募基金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单只基金方面,国联安德盛安心成长无疑是此轮“打新”潮中最大的赢家。根据统计,国联安德盛安心成长最终获配 新宝股份 (002705.SZ)等4只新股,获配金额达到1.27亿元,成为目前新股获配最多的公募基金。另外, 中银基金旗下的保本 混合型基金和 东方龙 混合开放式基金同样获配4只新股,但获配金额相对较少,分别为1423.45万元和2093.89万元。
2013年业绩表现抢眼的景顺 长城基金在此轮打新潮中同样踊跃,旗下3只基金内需增长二号、策略精选灵活配置以及第三产业成长“组团”网上申购 我武生物 (300357.SZ)、 炬华科技 (300360.SZ)和 贵人鸟 (603555.SH)等个股,并最终不同程度地获得配售。
“在这一轮打新中,有些公募是广撒网,更多的则是经过研究之后集中申购个别或少数几只新股。”上述公募基金人士表示,“当然作为专业投资机构,对于参与申购的新股各家公募一般都会做到心中有数。”
打新基金涌现
新股密集发行,让一年多未曾打新的公募铆足了劲,然而压抑良久之后的爆发显然并非积极“打新”的唯一原因。
“积极参与打新的确有一种久旱逢甘霖的味道。”南方某公募基金人士向记者透露,“按照A股市场规律,逢新必炒让不少新股都在上市之后获得不错的溢价,即使是有限售期,退出时获得一定的收益是大概率事件,机构对参与‘打新’很有信心。”
然而,就在一年多以前,由于诸多新股上市后即出现的深度破发,不少基金获配之后即进入被套的尴尬处境。 2013年, 华宝兴业基金、 信达澳银基金等公司高调宣布暂停新股询价,表示短期内不再参与打新,理由则是“精力有限、新股太多以及收益太差”。而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也了解到,在去年初其实更多的 基金公司采取了不参与、不说明的方式。
为何一年之后一切都瞬间转向?早在此轮 IPO重启之前市场上就出现了瞄准“打新”市场的基金产品,国泰 基金发行的淘新灵活配置就一度“遭到”资金的疯抢,这主要缘于个人投资者参与“打新”的门槛越来越高,中签率越来越低,而只能借道“打新基金”分享新股收益。
“此轮新股密集发行是IPO重启后的首批,质地相对较好,这也是诸多机构大量参与的关键所在。”上述南方某基金人士表示,“此外,新股重启让A股市场短期承压,在这种情况下参与新股的收益预期比较高,是一项不错的投资选择。”
事实上,市场对本轮“打新”热潮也有不同的看法。“这一轮新股质量依旧良莠不齐,好的投资标的会有越来越多的资金涌入,而部分存在问题的公司则难以获得资金的青睐,打新看起来并没有多少技术含量,比拼的就是资金实力雄厚与否,但实际上如果不好的标的中签太多,很可能会演变成一场灾难。”一位“公转私”的阳光私募基金人士表示,“除了获配比例之外,获配标的的具体情况才是决定基金申购成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