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互联网理财烽烟四起 “宝”“宝”大战谁主沉浮

2014年02月18日 08:29    来源: 长沙晚报    

制图/宋韧

  以前,你将钱存入银行,活期收益聊胜于无。以前,你想购买货币基金,门槛5万元起价,“你想理财,财不理你”。现在,你通过互联网,可以随时进出货币基金之门,其比银行高20倍的高收益更是让小储户们“扬眉吐气”。

  从去年开始,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在改变人们理财习惯的同时,也让传统金融机构发现了“新大陆”。继中国工商银行的“现金宝”升级之后,民生银行的“如意宝”也在积极酝酿之中。从此前的滴滴打车,到跨年的微信红包,再到“保险版余额宝”的推出,无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银行,在互联网理财领域纷纷攻城略地,互联网系和银行系的各类“宝”“宝”大战激战正酣。

  A 各种“宝”逐鹿中原

  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目前民生银行直销银行推出的货币基金产品“如意宝”,已进入最后内测阶段,将于近期择机上线。

  据悉,这是一款基于货币基金的互联网理财产品,可实现T+0实时汇款,具有低门槛起投、随时取用等特点,表现出了鲜明的互联网理财属性。

  此前,银行业的领头羊工商银行理财产品“现金宝”亦实现升级,产品在准入方面更为便捷。而一些银行代销的货币基金目前也推出T+0理财产品,实现了快速赎回、实时提现。

  银行系各种“宝”的推出,源自于对互联网企业进军金融领域的应对。过去两年来,包括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在内的不少互联网企业正从单纯的支付业务向转账汇款、跨境结算、小额信贷、现金管理、资产管理、供应链金融等传统金融业务领域渗透。

  其中,对理财的角逐最为激烈。马年正月前后,微信演绎“抢红包”大戏,腾讯团队眼中的这一不经意之作,迅速成为其经营战略上的一次落子:“屌丝”也好,小资也好,中产也好,在抢红包的行为中,不自觉地把其银行卡账户与“理财通”绑定,客观上为腾讯进军理财领域开启了直通车。

  而更早进入互联网理财领域的“余额宝”,目前其客户数已超过6000万人,吸金规模超过2500亿元。

  B 一场银行后院的战争

  当消费者通过手机指尖轻触实现了支付和理财的便捷,支付领域演绎着一场巨大的变革,其背后金融资源的支配亦发生了改变。

  在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综合部陆强华看来,互联网企业进军支付领域,一方面会给消费者带来便利与实惠,更为重要的是,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银行资金的支配与使用。

  “当越来越多的储户把存款转入‘余额宝’‘理财通’这类理财账户后,这部分资金的支配权即从银行转向互联网企业。虽然银行也推出各种‘宝’向互联网企业迎战,但不管最终结果如何,这都是发生在银行后院里的战争,对银行影响不可谓不大。”陆强华说。

  观察人士认为,以往的存款大搬家是银行间的储户资源转移,属于左兜挪右兜。如今在互联网企业推出各种“宝”之后,金融脱媒呈现出历史性巨变。

  “余额宝、理财通等各种‘宝’正形成一种效应:消费者会预期如果把存款转到各种“宝”中,会带来更多收益。”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目前银行存款资源面临着腹背受敌的状况,一方面中高端账户的定期存款资源会通过信托、理财等产品流失,另一方面,互联网企业的各种“宝”又把低端储户活期存款进行了转移,且这一趋势越来越明显。

  粗略估算,当前我国居民储蓄约在45万亿元左右,互联网理财吸金规模目前累积不过几千亿元,资金转出的比例微乎其微。但不可否认,由于客户黏性的不断增加,互联网企业对银行资金目前已形成了撬动趋势,吸金规模和比例未来都将继续提升。

  C 互联网金融推动银行传统业务的竞争和转型

  “银行的优势是拥有庞大的资金和线下客户资源,但术业有专攻,他们对于互联网的游戏规则比较陌生,客户体验度也不高。这成为制约银行进军互联网金融的一大因素。”陆强华认为。

  在郭田勇看来,“余额宝”“理财通”等产品的资产配置大部分投向银行的协议存款,在利率尚未完全市场化、银行钱紧背景下,这类投资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较高收益,但如果未来存款利率管制彻底放开,货币市场基金必然要配置到一些高风险领域,这就可能步入美国版余额宝paypal的命运。

  被人们称之为美国版余额宝的paypal,规模一度达到10亿美元巅峰,当时也曾赢得了不错的市场口碑。但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受流动性紧张影响,美国货币市场基金收益水平降至0.04%,仅为2007年高峰时期的零头。

  阿里小微金融研究院院长陈达伟则认为,放开存款利率管制是一个渐进过程,又由于客户对余额宝等产品的客户粘性较好,相信互联网企业能够积极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大趋势。

  由于各类“宝”的本质仍然是基金投资,因此其前景亦受资本市场发展空间所限。“余额宝的贡献在于确立了余额资金的财富化,推动了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竞争和转型。但在资本市场没有得到有效发展的前提下,余额宝的生存迟早会受到利率市场化的冲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吴小求撰文指出。

  事实上,各种“宝”的应运而生,实属存款利率管制背景下消费者的无奈之选。在可预见的未来,随着存款利率管制的放开,各种“宝”的发展空间未见如目前宽阔。但毋庸置疑,在互联网金融烽烟四起的时代下,银行“躺着挣钱”的日子将走到尽头,普通储户将成为未来最大的赢家。 综合新华社电

  新闻分析

  网络理财高收益还能“挺”多久?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上推出的各类“余额宝”们,其收益率均高达6%,微信理财通在春节期间一度逼至7.9%。实际上,货币基金年化收益率通常为4%,如此高的收益率能“挺”多久成为众多“小伙伴”关心的焦点。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绝大多数互联网理财产品,主要合作对象都是货币基金,募集的资金也基本投入货币基金。货币基金的收益跟市场上的资金价格牢牢挂钩,资金价格的水平直接影响其年化收益率。

  “更为关键的是,互联网公司和基金公司用贴钱方式硬撑基金收益率,以及用人为支付溢价,比如以T+0垫资争取T+1客户的方式等,只能是饮鸩止渴。”交银施罗德基金监事长杜静表示,利率持续高企最终将影响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企业利润下滑,这种高融资成本不仅是实体经济难以承受,也是金融体系难以承受的。

  此外,随着货币基金的竞争加剧,“余额宝”们收益率的差距也会逐渐缩小。“货币基金只是一种流动性管理工具,其自身并不具有取得高收益的能量和基础,而且货币基金属于被动性管理基金,客观上也只具有保持相当于一年期限银行存款利率的收益水准。”

  据新华社广州2月16日电

(责任编辑:蒋诗舟)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互联网理财烽烟四起 “宝”“宝”大战谁主沉浮

2014-02-18 08:29 来源:长沙晚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