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工商银行将文化产业市场作为全行重点拓展的新市场之一,持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积极开展“文化+金融”的融合创新,促进了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和城乡居民的文化消费。统计显示,截至2013年末工行对文化产业的融资余额已达1442亿元,当年新增约330亿元,增幅达30%,是全行融资增长最快的市场领域之一。其中,工行大力实施中小文化企业扶持战略,对中小企业密集的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动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目前,工行提供融资支持的中小文化企业达到约4000家,融资余额超过文化产业融资余额的八成。
工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文化+金融”的全产品、全过程、全产业链服务,是近年来工行与文化企业合作的鲜明特征。工行在国内银行业中率先推出了“文化+金融”的文化产业金融产品手册和综合化金融服务方案,形成了品牌化、多元化和全方位的金融产品体系。目前,工行的文化金融产品包括十大系列,涵盖文化旅游、有线电视、影视制作、影院经营、艺术品、广告和黄金珠宝等各类文化行业,实现了对文化产品的创意、制作、推广销售、项目建设、产业整合的全面覆盖。
在产品创新方面,工行针对不同类型和成长阶段的文化企业量身定制金融产品,有效融入文化企业经营的全产业链。对于众多文化创意类企业“轻资产”的特征,工行创新推出版权质押、供应链融资等多种方式,着力解决了企业资产“看得见、摸不着、抵不住”的问题。比如,工行创新推出的“影视通”产品,围绕电视剧制作方对电视台的应收账款开展供应链融资,为《木府风云》、《借枪》、《江湖绝恋》等40余部电视剧的拍摄提供了融资支持;通过将多部电影打包、集合放款的模式,支持了《大魔术师》、《唐山大地震》、《十月围城》等20多部叫座又叫好的影片。工行还积极运用债务融资工具、投行、租赁等多种方式,为文化企业提供综合化融资服务。在万达集团并购全球第二大院线公司AMC的过程中,工行担任并购顾问,积极推动中国企业和中国文化产品“走出去”。
在服务创新方面,工行通过打造专业化、精细化和特色化的文化金融服务机制,较好地满足了文化企业的独特金融服务需求。比如,工行北京分行专门为文化企业组建了专业服务团队,开辟了业务受理和审批“绿色通道”,并在北京重点区域打造了10余家文化特色支行,较好地满足了文化企业对融资要求新、急的特点。工行云南分行与云南省文化厅、云南省青年联合会合作,共同搭建了文化产业和青年企业家发展的金融服务综合平台,支持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此外,工行充分发挥渠道、科技等优势,不断扩展金融服务领域,努力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结算、现金管理、电子银行、理财、银行卡等综合化配套金融服务。例如,工行与中国银联、国家旅游局合作发行工银中国旅游卡,提供景区、酒店、保险、购物等全方位的旅游相关特惠服务;在江苏、浙江和天津地区,与当地有线电视网络企业合作推出TV-bank(数字电视银行)业务,将工行柜面业务前推到千家万户的电视上;为中演票务通搭建全国性艺术演出票务服务与交易平台,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购票服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