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金融市场运行平稳 实体经济增添给养

2014年02月28日 07:23    来源: 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 王 璐

  

  ? M2的增加并未导致物价大幅上涨,近年来平均物价涨幅都在合理区间之内

  ? 2013年17.3万亿元的社会融资规模,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1.5万亿元,意味着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了更加充裕的资金

  货币供应量折射出社会资金的流动性状况。2013年末110.7万亿元的M2余额,以及13.6%的同期增速,使市场对于通货膨胀的忧虑再起。M2的增加并未导致物价大幅上涨,近年来平均物价涨幅都在合理区间之内。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用钱的地方很多,GDP增长、就业增加、工资提高,都需要货币支持。

  社会融资规模反映了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2013年17.3万亿元的社会融资规模,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1.5万亿元,这意味着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了更加充裕的资金。另外,从央行公布的各地区融资规模数据来看,融资集中度持续下降,融资的区域不平衡状况明显改善。2013年,东、中、西部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分别占同期地区社会融资规模总额的52.2%、19.6%和21.9%。

  央行公布的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出信贷投向的几个特点:

  一是企业中长期贷款平稳增长,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增速继续回落。金融机构本外币企业及其他部门中长期贷款余额全年增加2.38万亿元,同比多增7526亿元。从期限看,金融机构本外币企业及其他部门短期贷款及票据融资余额全年增加2.81万亿元,同比少增1.66万亿元。

  二是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回升。去年全年,小微企业新增贷款占同期全部企业新增贷款的43.5%。

  三是工业和服务业中长期贷款增长平稳。去年末,服务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7.66万亿元,同比增长11%。

  四是农户贷款和农村(县及县以下)贷款快速增长,农业贷款增速基本稳定。

  五是房地产贷款较快增长。房地产信贷增量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近三成。

  对于信贷投向的变化应当这样评价:中长期贷款增长是喜忧参半的,对基础设施行业的支持,有利于促进投资需求增加,为进一步扩大消费创造条件;但由于回收周期长,资金沉淀较多,给银行的流动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微贷款的回升是深化金融改革和调整信贷结构的应有之义,也是银行业寻求新增长点的必然选择,客观上也是对我国实体经济薄弱环节的有力支持。房地产信贷比重较大,使银行在今年开年作出了延缓放贷、收缩房企贷款的一致行动,这也是出于金融业优化信贷和调控风险的需要。

  还有一组数据值得关注,2013年,主要农村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人民币贷款余额91644亿元,比年初增加13324亿元;而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消费贷款余额129721亿元,增加25401亿元。这说明“三农”得到金融体系更多支持,是促进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举措。

  去年我国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物价基本稳定,货币政策为经济发展创造了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以加大金融支农、金融支小为特征的信贷结构优化,使经济社会薄弱环节得到更多资金支持。金融业今年将切实发挥信贷政策导向,更好地支持转方式调结构,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责任编辑: 邢晓宇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