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西部大开发暖风频吹 成都银行IPO无实质进展

2014年03月11日 07:25    来源: 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在证监会披露的《发行监管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报企业基本信息情况表》中,有一个细节鲜有人关注,那就是成都银行和贵阳银行的名称后面都有一个“*”号标志,表格注释则描述,“带‘*’为西部12省区市及比照执行的地区首发在审企业”。

  这一小小的细节似乎在提示,“西部12省区市及比照执行的地区首发在审企业”的IPO,在某种程度上有些与众不同。有解读称,即意味着将获得证监会优先审核。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4年要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这段话也被认为是对区域经济建设提供政策倾斜的指导方向。

  然而,从目前的情况看,两家“*”号银行中,资产规模与地理位置都更为优越的成都银行却未能在与其它区域拟上市银行的竞争中占据明显优势。

  接连遭遇动荡

  在证监会3月6日发布的发行监管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交所申报企业基本信息情况表中不难发现,成都银行、贵阳银行作为西部地区的IPO主力军,不仅都由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保荐,且申请状态也同为初审。

  成都银行2012年年报显示,其资产规模达2402亿元,存款总额1641.92亿元,贷款总额(含贴现)942.52亿元。乍一看作为西南地区城商行领头羊之一的成都银行资产规模不错,其也在当年“中国资产规模1000亿元以上城市商业银行综合排名”中位列第四名。

  但是细看之下,2011年成都银行净利润同比增幅曾高达48%,相隔一个会计年度,成都银行的净利增速则只有5.72%。此外,其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也较2011年度有所下降,年报上的数据反映出成都银行经营的疲软是不争的事实,这也为当时的成都银行IPO蒙上了一层阴影。

  祸不单行,经历了2012年的盈利增长大幅下降,2013年的成都银行也接受了人事动荡的考验。当年7月31日,有关部门宣布“免去毛志刚同志成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职务”,随后刚刚卸任的毛志刚即被双规。

  或许是因为成都银行正处于多事之秋的尴尬阶段,其对外的态度显得有些保守。记者曾多次致电董秘办公室与行长办公室,想就IPO一事进行采访,但相关负责人却均坚称,上述采访要求并非自己职务所属范围之内。

  坚守A股IPO

  为了扫清上市的障碍,将股权分散的影响降至最低,成都银行先后有过多次大规模转让股权的动作, 2009年,大通燃气将持有的成都银行1243.88万股份转让给福建金马投资有限公司,转让价款为4055万余元,每股3.26元;2011年1月,高金食品转让3000万股,每股转让价3元; 2011年4月,三峡财务所持成都银行6600万股股份(2.03%股权)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挂牌价格为每股4.9元,较上述2009年的首次转让,其转让价格已上涨50%。

  除此之外,成都银行也进行了集中处置资产,这些资产大部分是法院判给成都银行进行抵债的,作为注资、剥离和挂牌三部曲中重要的第二个过程,成都银行可谓“忍痛割爱”,大部分房产处于市值较高的地段,潜在升值能力较大,但为了加速剥离非主营资产,成都银行也只得进行拍卖。

  提到成都银行为IPO所进行的努力,就不得不提其境外战略投资者——马来西亚丰隆银行,后者曾一次性注资60亿元为成都银行增强资本实力。近日,成都银行与丰隆银行签署了第二个五年战略合作协议,前者希望加快战略转型,而后者自然希望能够获得更大的回报,对成都银行上市的期待也不言而喻。

  如今A股IPO闸门虽已打开,但监管层仍趋谨慎的态度让内地银行难以看清未来,徽商银行、重庆银行的H股上市让内地急于享受资本盛宴的银行看到了曙光,越来越多的城商行选择两手准备,但成都银行却从未传出“转道”的消息。

  今年的政府报告,再次强调了要把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带作为推动发展的战略支撑。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作为西部重要的金融机构,成都银行的作用举足轻重,能够保持与区域经济增长相匹配的发展速度,才能够提供足够的金融支持,以目前成都银行的体量来说,看似尚难达到,因此以政策扶植为契机,加速推动IPO之路迫在眉睫。

  业内人士表示,成都银行近些年来一直在发行次级债补充资本金,2011年还曾经发行了票面利率高达7%的次级债券,可谓不惜血本,但IPO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这对于正在转型中的成都银行非常不利。


(责任编辑: 邢晓宇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