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出其不意的中国人民银行最近先是猛地踩了一下刹车,然后又突然加了点油,给市场和投资者带来的震荡现在仍余波未了。
中国央行日前一声令下暂停虚拟信用卡以及二维码支付等业务,接着又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幅由1%扩大至2%,一收一放间,引发社会热议。
央行政策看似步调不同,却恰恰反映了中国在金融领域全面深化改革所秉持的监管哲学:可控和有序。
无论是对“影子银行”,还是对互联网金融,央行一直对金融领域可能失控而导致的系统性风险保持着戒心,这是市场监管的应有之义。
然而,如果把央行举动解读为决策层有意将一切金融创新都扼杀在摇篮里,并依此认为互联网金融不过昙花一现,则未免言之过早。
监管不等于压制,对互联网金融进行适度监管更是一门需要平衡现在与未来的艺术。
当前,中国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都远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极不相符,并不能完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公众需要。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没有金融领域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转型升级也难以顺利完成。因此,利用创新驱动金融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
金融发展史也是一部创新史,如何利用新技术、新手段为用户提供更便利、快捷和丰富的服务一直是金融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货币的出现改变人类以物易物来互通有无的局面,银行的出现让钱财保管方式有了更多选择,信用卡、借记卡的发明让人们摆脱随身携带大量现金的麻烦,自动柜员机的发明又颠覆了人们对存单和存折的依赖……
与过去金融创新一脉相承,互联网金融借助互联网技术,发展迅猛,本质仍不改“资金融通”这一金融本义。它并不是互联网企业的专利,传统银行也可发展自己的互联网金融。
目前广受欢迎的网上货币基金只是互联网金融的其中一部分,第三方支付平台转账、偿还信用卡、缴纳各种生活费用、线上线下支付等其他业务更是未来争夺的焦点。
毫无疑问,中国金融环境正在发生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变化,面临着一系列突出的矛盾和挑战。与传统银行相比,互联网金融给整个行业带来的活力与动力不可同日而语,中国金融改革也因此大大加速。
把互联网金融视作洪水猛兽、必欲除之而后快的心态,不过是一些传统银行缺乏创新意识的臆想而已。
在确保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等传统优势上,传统银行能否借助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为公众提供更加快捷、便利、高效的服务才是与互联网企业展开金融竞争的关键。
互联网金融为民众带来全新的用户体验,如不用排队、即日到账的“T+0”模式,从某种程度上改写了国内银行业的游戏规则,提高了提供资金使用和资源配置效率,流动性管理和风险控制压力大增,金融业生态面临巨变。
在竞争日益激烈背景下,个别银行开始大幅限制每个账户在互联网金融平台上消费和转账额度,这种人为设置壁垒的做法无疑是饮鸩止渴,不仅有利用自身垄断地位不正当竞争之嫌,也有违建立全国统一市场的努力。
面对互联网金融等金融新生态,央行等监管者应坚持风险可控、竞争有序等原则,避免部门保护主义阻碍整体改革进程,为所有市场参与者营造规则平等、权利平等、机会平等的公开透明环境,更好地处理适度监管和鼓励创新之间的关系,这有利于保持宏观经济稳定,保障公平竞争,推动金融市场健康发展,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在金融领域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争论不可避免,利益博弈无法回避。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不仅关乎银行和互联网企业的利益,也关系到储户和投资者等广泛的公众利益。
判断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未来,不仅要看谁能跑得更快,也要看谁能走得更远。
互联网金融已走到末路?不可能!竞争才刚刚开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