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券商都在满腔热情地开展创新业务,但是其从创新业务上获得的实际收益却不容乐观。虽然存在无限潜力,但创新业务的收益短期却难以显现,券商更看重的是创新业务带来的中长期机会和收益。
新三板缘何亏损也要干
新三板始于2006年,2013年年底扩容至全国,扩容至全国后的新三板市场在迅速扩张。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17日,新三板挂牌公司已达655家,其中今年新挂牌的公司达到了300家,占到了全部挂牌公司的近一半。全国扩容后新三板挂牌数量增势迅猛。
然而与迅速增长的市场规模和挂牌需求不成正比的是,券商推荐新三板挂牌的业务收入仍难抵成本,盈利空间尚未显现。
截至目前,券商在新三板业务上一直处于投入期,券商每做一个项目所得收入远远支付不了券商提供的人力等成本。从2006年开始,除申万外,其他券商在新三板上基本都在持续亏损。西部证券内部人士曾坦言,公司在新三板上每年的亏损都高达几千万元,而极力控制成本的长江证券在新三板上的亏损每年也在500万元-1000万元之间。
收入难抵成本不说,券商还面临推荐挂牌公司拖欠挂牌费、持续督导费收不上来的问题。有的券商甚至遇到过企业挂牌一年后还没交挂牌费的情况。这使券商本就入不敷出的业务雪上加霜,亏损进一步扩大。
虽然新三板业务目前无盈利甚至亏损严重,但券商对新三板的热情丝毫未减,反而愈发高涨,推荐挂牌企业数量自今年开始一直在高速增加。国金证券在其2013年度报告中表示,公司2013年完成了桦清股份、捷虹股份、行悦股份的挂牌上市,随着新三板扩容正式启动,公司将加大新三板业务的开拓力度。
券商对新三板热情不减反增的原因在于,券商们瞄准了新三板未来会带来的机会和盈利。安信证券分析师杨建海认为,新三板扩容对券商盈利的贡献尚需时间积累,中长期意义更大。
不做新三板业务的确不会亏,但新三板业务考验的是长期眼光。之前曾有媒体爆出,有券商人士表示“京东连续两年亏损,显然不符合国内上市条件,但若有意挂牌新三板,我们作为主办券商愿意免费推荐。” 主办券商愿意低价甚至免费服务个别项目,看中的无非是企业的成长性和后续合作空间。
安信证券研究报告显示,新三板未来可能带给券商的盈利机会主要来自于三方面:
一是投行业务收入,新三板公司挂牌后转板IPO以及定向融资能给券商带来一笔不小的投行业务收入。质地优良的新三板项目,未来具备转板的可能性,而掌握了新三板的话语权,在企业转板时就会有更高的中标概率,从而收获丰厚回报。
新三板扩容后,很多欲挂牌新三板的公司都是打算通过新三板转板达到上市的目的。因为上新三板门槛低,而且两年便可以转板,不管是从时间成本还是经济成本上来说,这都是一件有利的事情。
二是直投业务收入,券商直投入股新三板项目也是一种盈利模式。
三是做市收入,这也是主要的收入来源。今年8月份做市商制度将正式推出,这使得未来新三板收益值得期待。
多项创新业务收益未显现
考验券商长期眼光的除了新三板业务,还有中小企业私募债、资产证券化等创新业务。
在中小企业私募债承销上,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自2012年5月中小企业私募债券承销业务试点以来,至今已有58家券商获得中小企业私募债券承销业务试点资格。然而中小企业私募债推出至今近两年时间里,私募债发行总额还不及券商一个月承销的债券的发行量,且承销费率极低。
中小企业私募债属于高风险高收益债券,而且承销难度大,其承销费率本应高出一般的公司债、企业债,但目前券商几乎都按照1%的“地板”佣金率收费。原因在于券商承销中小企业私募债也是为了储备IPO资源,同时也可以为以后开展综合创新业务、提高市场竞争力等做铺垫。
西南证券在其2013年报中表示,其在2013年成功发行首单中小企业私募债券项目,并已储备项目57个,备案项目2个。
处境同样尴尬的还有资产证券化业务,资产证券化业务自去年三月转正以来,一年内已经基本沦为了券商的“鸡肋”业务。资产证券化业务作为券商资管业务中最专业的一项业务,投入与产出却不成比例,而且由于项目周期长、效率低,时间长了就不了了之,对券商来说是吃力不讨好,并不赚钱。然而仍有券商积极活跃在申报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究其原因在于发行专项资管产品能帮券商赚个好名声,进而有助于其其他资管产品的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