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收购海外资产。
4月4日,南京新百(600682,SH)发布公告称,以2亿英镑成功收购英国百年老店弗雷泽百货商店集团(HouseofFraser),完成收购后,南京新百将持有这家百年老店89%的股权。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中国A股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直接收购,也成就了中国企业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零售业境外投资。
对于此项收购,南京新百一位负责人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由于国内百货公司同质化非常严重,和国际接轨尤为重要。南京新百实际控股人三胞集团董事长袁亚非表示,将借此机会,实现从传统百货到现代百货的重大转型。
引入自有品牌和买手制模式/
英国当地时间4月3日下午5点(北京时间4月4日凌晨1点),双方在伦敦贝克街27号的弗雷泽总部举行签约仪式。此次收购的资金高达20亿元人民币,成功收购后,南京新百将持有弗雷泽百货商店集团89%的股权。
南京新百位于南京市中心最繁华地段新街口广场的东南侧,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营业面积5万平方米。自1952年8月创建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是一家老字号大型百货零售企业,同时也是IT连锁卖场三胞集团旗下子公司。
公开资料显示,英国弗雷泽百货商店集团创立于1849年,是英国最大的零售企业之一,在英国有60多家商店,作为一家百年老店,拥有英王室嘉许和授权荣耀。2013年,弗雷泽营业收入位居英国第四位。
“整个收购过程经历了将近1年时间,其中谈判过程就好几个月。”南京新百一位不愿具名的负责人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其实新百和弗雷泽百货都有自己的考虑,由于国内百货公司同质化非常严重,对于我们来说,尽快和国际接轨显得尤为重要,而对于弗雷泽百货来说,进入中国市场也是他们的目标。”
针对此次收购,南京新百的实际控股人三胞集团董事长袁亚非在签约仪式上表示,收购完成后,南京方面不但将为弗雷泽百货注入更多资金,支持其未来发展,还将利用自身在中国和亚洲市场的渠道优势和影响力,为弗雷泽百货进军中国市场提供便利,并帮助弗雷泽百货进一步完善自有品牌的供应链,降低生产成本。
在电子商务对传统百货业冲击日烈的眼下,后者的转型愈发急迫。这一行业的转型目前呈现两种分化:要么拥抱电商,主动开展电商业务,拓展销售渠道;要么提高购物档次,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前者的成功例子比如银泰百货,而后者,则以北京新光天地、杭州大厦为代表。据《2013内地单体百货销售排行TOP50》显示,2013年,北京新光天地、杭州大厦分别以75亿元和57亿元,位列榜单前二。
在上述榜单中,南京新百以33亿元排名第7位,仍存上升空间。
袁亚非表示,对南京新百来说,这次收购也将大大提升其品牌影响力,更为重要的是将借此机会,引入弗雷泽百货成熟的自有品牌和买手制运营模式,实现从传统百货到现代百货的重大转型。“弗雷泽百货的自有品牌占比高达40%左右,而国内的百货公司几乎百分百为联营模式。”
同时,上述南京新百相关负责人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说,弗雷泽电商份额在销售中超30%,这些都值得国内商场学习和借鉴,“收购完成后,我们下一步将会把这家英国老牌百货引进国内,也会适时在中国开出弗雷泽百货的分店,但会和新百错位经营。”
而在弗雷泽百货首席执行官约翰·金看来,在与南京新百的合作中,他们看中的是中国市场带来的发展机会。“对于我们来说,我们把这次收购看成是一个机会。我们要把弗雷泽的品牌带到中国去,我们可以架起通向世界的桥梁。”
三胞集团的“杂食型”并购/
对于南京新百此项收购,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研究员陈辉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新百收购弗雷泽是中国企业针对发达国家著名百货连锁商店进行的第一起大型并购行动,标志着中国企业在进入国际零售网络方面迈出了一大步。随着国内零售企业的崛起,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零售巨头收购国外的企业,这是一个趋势。”
事实上,作为南京新百的实际控股人,三胞集团最近一直在进行大手笔收购。“收购弗雷泽百货,已是这半年以来,三胞集团的第四起收购。”南京市商务局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
据记者了解,三胞集团以及旗下子公司先后实施了南京国际金融中心大厦、以色列最大的养老服务公司Natali、“中国B2C第一股”美国上市公司麦考林等一系列收购,“四起收购总资金高达上百亿元人民币,随着这些收购的完成,三胞集团已经覆盖了金融投资、商贸流通、文化传媒、信息服务等板块,未来这也将成为其发力的主要产业。”南京市商务局相关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对于三胞集团近来的收购,有投行人士表示,三胞集团进行的并购都是依托现有产业实体进行的协同化并购,其中南京IFC与三胞集团旗下的南京东方商城一墙之隔,略加改造,就可使数万平方米的办公物业变为商铺,产生新的增值点。
麦考林的收购则为三胞集团发起成立的商圈网找到了资本着陆点。而3年前三胞集团所收购的健康养老公司安康通,正是以色列Natali模式在国内的复制,此次进一步将弗雷泽百货收入囊中。“这种产业生长型并购,是三胞集团与其他企业在并购方面的不同之处,也将进一步推动三胞集团的业绩增长。”上述投行人士对记者表示。
《《《
相关链接
传统零售2013年答卷:41家百货上市公司17家净利缩水
每经记者 王敏杰 发自上海
目前,零售行业上市公司2013年度业绩报告基本已经公布。据联商网统计,截至4月4日,41家已公布年报的百货类上市公司中,有17家企业净利润增幅下滑,约占总数的41%,在已公布年报的12家超市类企业中,7家企业出现净利下滑。
业内人士认为,零售企业的业绩低迷并不是短期状况,随着不利因素累积,今年受到的影响将更严重,目前成功转型的例子不多,因而在业绩上的表现能否有突破仍难说。
电商加剧百货微利困境
截至4月4日,联商网统计的63家百货类上市公司中,有41家企业已公布2013年年报。与零售行业整体形势相差无几,多数百货企业的经营较为惨淡,尽管零售总额有所增长,但净利润却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甚至亏损。
据统计,已公布年报的41家百货类上市公司销售总额达2974.13亿元,平均增幅为8.3%,低于201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净利总额达133.21亿元,平均增幅为11.2%,和去年同期相比,营业收入排名前十的上市公司没有太大变化。
从收入方面来看,41家企业中,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的企业有13家,其中重庆百货以302.46亿元位列首位,豫园商城以225.23亿元紧随其后,后续依次为王府井百货、百盛百货、金鹰商贸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上述已公布业绩的41家企业中,有33家企业营收同比正增长,但净利润同比正增长的只有24家。
在17家净利润下滑的企业中,跌幅超过30%的企业有7家。其中,百盛百货净利润为3.54亿元,同比下滑58.4%;永旺净利润为0.86亿元,同比下滑55.18%;值得关注的是,岁宝百货净利润下滑378%至-2.19亿元。
上海尚益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春才指出,“百货受电子商务影响比较大,有些可以维持营收上涨的(企业)还是靠强力促销,而这带来了整体毛利率的下滑。”
不过,广东省流通业商会执行会长黄文杰此前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电商带来的影响更多是心理上的,因电商真正成交的产品和百货业重叠的比例并不高,百货企业业绩低迷并不是短期内才有的状况,随着不利因素的累积而逐渐发酵,今年行业受到的影响尤为严重。
在业界看来,相比国外的百货业,中国百货业一直是微利行业,目前随着竞争的加剧,利润就更差。“2014年百货类上市公司净利润整体能否缓和还难说,目前百货成功找到转型模式的还不多,更多还是延续过去。”胡春才指出。
规模并非超市业态利器
和百货业态类似,零售中的超市类上市公司业绩亦无突出表现。
截至4月3日,联商网统计的13家超市类上市企业中,已公布2013年业绩的有12家,其中,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企业有9家:坐拥大润发以及欧尚两大品牌的高鑫零售以839.58亿元居第一,此后依次为华润万家(763亿元)、永辉超市(305.42亿元)、联华超市(303.8亿元)、物美商业(188.86亿元)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12家公布年报的企业中,有11家企业营收同比正增长,仅人人乐营收同比下滑1.53%。然而从净利数据来看,有7家企业出现净利同比下滑,其中新华都创最大跌幅达244.35%。
近年来,零售业在经历一个持续的冬季,时间越长带来的影响也越大,呈现的影响也就更明显。商业地产爆发式的增长是在近几年,载体的增加带来了零售业快速扩张,同业竞争因而出现白热化。“盘子就这么大,大家都来分食,自然比例就减少了。”一位零售行业分析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胡春才告诉记者,就超市业态来看,受影响最大的还是大卖场,因其主要盈利点受一号店、京东等综合电商的冲击比较大。“要重新获得市场份额,不得不大幅降价,这带来的就是毛利率下滑。”
有观点表示,在行业整体要求转型的背景下,抵御对手强势竞争维持业绩增长的利器在于盘子大不大,“超市卖场业态,未来规模才是叫板对手的利器。”
对此,胡春才并不赞同,他表示“规模只是超市竞争中的一个因素,还要看规模是否建立在单店盈利的基础上,否则,靠规模很有可能是一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