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信托登上市公司人均薪酬榜首 项目风险渐露

2014年04月11日 07:03    来源: 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徐天晓

  项目窟窿都靠前期利润补,虽然公司项目众多,一旦一个项目风险暴露,刚性兑付下,公司几年的原始积累很可能化为零

  随着上市公司年报的逐渐亮相,行业人均薪酬的排名再次让信托公司成为市场焦点。

  虽然信托上市公司仅有两家,但据媒体测算,其人均年薪在目前公布年报的上市公司中却居前两位:而事实上,如果放在整个信托行业之中,两家信托公司的人均年薪或许也仅是略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信托行业近些年过硬的盈利能力使从业者的平均薪酬水平已明显超过银行、券商等其他行业,但是对于未来的薪资水平,业内人士却普遍并不看好,

  有信托公司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信托从业人员的薪资水平肯定是会往下走,“因为时代已经不同,信托行业已经告别了过去的‘暴利’时代,即便日后转型,也肯定不会再有由制度‘红利’带来的高收益时代。

  实际支付额难以测算

  上市公司2013年年报渐次亮相,在金融行业整体的高薪光环中,信托业仍是翘楚。按照有关媒体测算,仅有的两家上市信托公司安信信托和陕国投分别占据上市公司人均年薪前两位。记者测算其人均薪酬约分别为75.19万元和51.35万元。

  不过,接受记者采访的相关分析人士指出,即便放在整个信托行业,这两家信托公司人均薪酬或许也仅是中上游水平。

  但是这一数字无法直接进行比对。除了两家上市的信托公司,其它信托公司的年报中并不会相对明确披露当年度支付给职工的薪酬,仅会在资产负债表中披露截止到年末的应付职工薪酬。“但是应付职工薪酬仅是年底的时点数据,无法反应员工当年实际薪资所得。”一位会计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但是这笔钱一般的企业也留不下,会很快发下去。”

  根据用益信托统计的的截止到2012年年底的数据,66家信托公司2012年底合计应付职工薪酬总数为68.05亿元,平均每家为1.03亿元。

  但是对于信托公司来讲,应付职工薪酬中还包含信托项目的“风险准备金”部分,用益信托分析师李旸对本报记者表示:“信托公司员工的固定的工资会计入管理费用之中,这部分钱是动态的,在资产负债表中往往并不多,但是信托公司的应付职工薪酬额度往往非常大,这其中包含几个方面:一个是信托公司为了防范信托项目的风险,对项目负责人往往会延迟发放项目的报酬,形成一种类似于项目的‘风险准备金’的制度,可能会等到项目结束才发,信托公司规模的扩张带动了应付职工薪酬的累加以致到非常庞大的规模;另一方面,也可能是部分信托公司在年后才发放年终奖,而年终奖往往是信托员工薪资中非常重的一块,也会提前算在应付职工薪酬中。”

  这也就意味着,信托公司“应付职工薪酬”中的钱不会马上全部发下去。

  不过,信托公司应付职工薪酬飞速增长确实是不争的事实。有数据统计,2010年55家信托公司平均每家应付薪酬仅为0.48亿元,2011年则为0.74亿元,2012年的1.03亿元则较2010年翻倍。

  虽然实际每家信托公司每年支付给员工的实际工资并不好测算,但是应付职工薪酬既然会进入员工钱包,其对衡量未来信托从业者盈利仍有一定借鉴意义。按照信托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12年信托公司利润总额为441.4亿元,人均利润291.3万元,推出从业人数应为1.51万人。如果以此人数进行计算的话,信托行业应付职工薪酬平均到每人应为45万元左右。

  “如果按照目前信托计划平均约2年测算的话,那将应付职工薪酬乘以一个系数,如0.5~0.6,再加上其他数据也可以很初步的推出一家公司对员工的平均薪资水平”李旸说。

  缘何高薪

  信托公司为何能维持如此高的薪酬呢?

  按照中国信托业协会的数据,截止到2013年年底,信托资产规模达到10.91万亿元,同比年初增长高达46%;利润总额568.61亿元,人均利润305.65万元,以此推算纳入统计的从业人数约为1.86万人,同比年初增长约为23%,低于同期信托资产规模的增长。

  “信托资产规模的增长反映了市场对信托业的需求仍然非常旺盛,这也直接决定了信托业较强的盈利能力。”一位券商分析人士认为:“大多数信托公司还都维持着百人左右的规模,信托产品定位的高端化和私募性质决定了他目前不太需要维持太多销售等环节,团队中核心成员较多,人均利润较高。而相对于传统的商业银行,信托公司是非常市场化的主体,为了应对市场竞争,信托公司也倾向于拿出较高的薪资留住人才,这些都是信托从业者薪资较高的原因。”

  利润较高、从业人员较少、核心人员占比高促成了信托公司较高的薪资水平。一个可以类比的数据是,中国银行去年存款规模为10万亿元与信托管理资产规模体量相近,但是其内地银行机构人员数有28万人,是信托公司的十余倍。

  业内人士不看好“钱景”

  信托公司核心人才较多,信托公司的薪资制度的制定也往往是以核心人才为中心采取的薪酬优先策略。这点在多家信托公司的年报中都有说明。

  鉴于信托公司普遍对核心人员采取薪酬优先策略,事实上,不同业务岗位的人员薪资水平也会有较大差异。北京一位信托公司人士对记者指出:“以我们公司的情况分析,后台非核心岗位的员工,固定薪资水平税前也不过十几万,事实上与在其他金融同门相比差不多。前台部门,根据不同级别底薪在几万到十几万之间,而项目考核的的浮动薪资对他们来说是最重要的部分,在几十万元甚至百万元以上。”

  有猎头人士称,对于信托公司这一类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机构,其在人员考核方面突出要求在所从事领域的资源获取能力,如做项目的要求项目的获取能力,而渠道销售的话则首先要求现有客户资源以及资源的开发、维护能力,这一部分人群会得到很高的报酬,做的突出的话百万级别的年薪也很常见。“信托公司的财富中心副总经理、总经理中有很多从商业银行中跳槽来的人员,带过来的也是大量的银行客户。”

  不过,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得信托公司的前台人员也开始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记者采访多位业内人士,普遍对对信托公司薪资水平的前景表示不看好。“最主要的是市场竞争加剧,信托公司传统业务的高利润空间逐渐缩小,信托报酬率下降,加之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信托公司的生存环境已不能与往年相比,‘钱’不再好赚,从业人员的薪资水平下降在所难免。”

  中部一位信托公司人士对记者说,信托从业人员的薪资水平肯定是会往下走,“因为时代已经不同,信托行业已经告别了过去的‘暴力’时代,即便日后转型,也肯定不会再有由制度‘红利’带来的高收益时代。”

  “信托业在去年已经到了顶峰了,目前经济下行,各个项目出现风险的几率也在增大,虽然很多信托公司在几年前已经完成了很丰厚的原始积累,但是一旦有一个项目出现风险,在‘刚性兑付’的影响下,几年的净利润积累就很可能直接化为零。”


(责任编辑: 向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