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陌陌、来往、易信、微博,一切主打社交关系的移动即时通信应用,似乎都脱不了“社交红利”的干系
“拍猫拍狗拍自己,鸡汤求赞卖东西。”这句调侃的对象,正是微信“朋友圈”。
技术为王改变社交方式,马年春节的“微信红包”,让诸多平日冷清的微信群突然间频频“刷屏”,各回各家的同事,天南海北的同学,久疏联系的朋友都冒出头来嬉笑怒骂,你争我抢,颇有当年集体“偷菜”的架势,人际关系因为这个“拼人品”的游戏顿时热络起来。一个个虚拟红包,被戏称为“有爱经济”,但其后人们迅速地发现,这个经济的“圈子”正在越扩越大。
在社交网络中,包括用户、流量以及收入等内容的社交红利十分诱人。来自腾讯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国内外月活跃用户已经超过6亿人,遍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天超过亿次的信息交互,公众账号在最近15个月内,增长到200多万个。这样庞大的数字中,显然蕴含着某些商机。而在微信之外,陌陌、来往、易信、微博,一切主打社交关系的移动即时通信应用,似乎都脱不了“社交红利”的干系。
代购,杀不杀熟?
“有爱”与“经济”,是否真如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30岁的王靓靓是北京一家外企公司的技术专家,几乎每个月都要出国到美国总部汇报工作。“想当然代购是少不了的任务,但每次要列单子什么的特别烦人,而且‘人肉’回来也并不轻松。”思来想去,春节之后,她在微信上开了个“微店”,“写明白了仅限好友购买,我能买哪些牌子,而且要收5%的代购费,微信支付。”三个月下来,王靓靓算了笔账,大概每个月的收入有1000多元。“钱是小事,但少了不少麻烦。”
王靓靓的“小伙伴”胡秋爽表示,和货源难以把握的电商平台相比,选择熟人代购,图的无非是个放心,对方开了店,也不怕欠人情。但成也熟人,败也熟人。胡秋爽也买过“一吃就不是褚橙的褚橙”和比淘宝贵两倍的粘毛器。胡秋爽告诉记者,现在她的微信代购里也只剩王靓靓一人,其他在朋友圈里发卖东西的信息,“看到一个屏蔽一个”。
王靓靓和胡秋爽的经历,正是微信开店最基本的模式。如今在这个平台上,代购化妆品、服装、奢侈品、小商品的已让人目不暇接。原因之一是比淘宝开店更简单,不需实名认证、信用担保和第三方平台监控,但更重要的原因则是“有爱经济”的商机:通过朋友帮衬销量,再由朋友介绍给朋友拓展生意。
然而,掺杂了朋友的情分,货品真伪、价格高低也就变成了“不能说的秘密”。不时见诸报端的“杀熟”,正在让“微店”的热潮经受考验。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其买卖涉及双方是经营主体和消费者,但微信开店的多半是个人,并未经过工商登记,一旦卖方货品有问题,或者买方爽约,都存在消费维权无源追溯的问题,双方都存在一定风险性。网友“月色照人”感叹道:“谈感情伤钱,谈钱伤感情,可不就是这么个道理。”
关系链,营销链
和“真金白银”的开店相比,更多商家则把“有爱经济”当做了营销的有力工具。
“微信集赞”就是其中之一,和此前的“微博转发”一样,商家通过发布集赞有礼的营销信息,消费者只需将活动帖分享到个人的微信朋友圈中,当被点赞的次数达到商家规定的数量时,再截图发送给商家,便可获得相应的礼品赠送或者优惠。
商家看重的依然是即时通讯软件里人们的关系链,在业界通常将更近似于社区关系的微博关系称为弱关系,而将微信、来往等关系称为强关系。在哈哈镜电商负责人张赢看来,强关系对商家的诱惑力格外强大。在电影《北京爱情故事》里,有一个哈哈镜的镜头,他们利用哈哈镜的微信公众账号,将这个镜头截出来,只要粉丝转发,就可以获得20块钱的代金券。“我们的目标消费者是白领女性,其他推广方法很难找到集中的目标消费者,但粉丝的朋友们,却几乎和他们都是一类人。”
而在平台方面,对利用“有爱经济”的态度则有所不同,微信方面曾明确表示,不提倡个人开店,也通过分离服务号与订阅号、整顿公众号等一系列措施限制公众号的营销活动。
但在新浪微博方面,则在试水将对关系链的利用变为产品。新浪微博商业产品部总经理程昱于4月8日透露,微博即将在第二季度推出一款商业化产品品牌信息流,主要面向的是商业品牌客户,客户选择该产品之后,在品牌微博发布的相关广告内容,会呈现在其粉丝的头条位置。而早在2012年9月,新浪微博已经推出了针对个人用户的相似产品“粉丝头条”,据程昱介绍,该产品目前已经有80%以上普通用户使用,而且重复使用率很高,同样达到了80%的占比。(经济日报 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