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新金融市场环境下 银行业怎样应对利差缩窄

2014年04月17日 07:29    来源: 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2013年以来,伴随着利率市场化步伐的加快和互联网金融的崛起,我国金融市场环境发生了较大改变,给银行业带来较大挑战。

  从国际经验看,利率市场化使得存款替代性产品种类多样化,挤压了银行业利差。如美国1986年至1990年的存贷款平均利差比1980年至1985年期间减少54个基点。从近期我国银行业利差的变化也能看到这一点,银行业利差普遍有所减小,中小银行减小的幅度更大。

  在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必须摒弃粗放的发展模式,调整业务结构,加强创新,强化管理,不断提升整体经营管理水平,确保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是提升资产负债管理水平,强化风险管理。利率市场化使商业银行在进行资产负债管理时有了更灵活的手段。通过应用主动负债金融工具,提高主动负债的比重,增强对负债的调控能力,推动负债结构转型。通过提高风险溢价,优化资产结构等方式,调整资产结构,使有限的信贷资源重点支持低资本消耗、高定价的客户贷款。同时,还应积极开发利率风险管理工具,建立健全利率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使银行能较准确对风险进行监测和应对,将可能面临的风险事先控制在银行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

  二是加快业务转型。从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发展进程来看,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银行普遍把目光盯在新兴业务上。借鉴国际银行业经验,商业银行需要正确分析和把握利率市场化对传统业务结构和盈利模式的影响,积极推进综合化经营,调整业务结构,以实现经营和收益来源的多元化。

  首先,可以考虑积极拓展代理、托管、咨询等中间业务,逐步减少对存贷款业务的依赖,不断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增强核心竞争力。其次,应积极拓展风险较低的个人金融业务。第三,各类银行应确立差异化定位、特色化经营的理念,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以便在激烈的竞争中谋得一席之地。

  三是加强产品创新。利率市场化将带来金融产品创新的全面发展,尤其是与利率、汇率市场化相关的产品需求将更为旺盛。金融产品创新能力将成为商业银行服务客户、提高非利息收入的重要保障。通过加大以市场和效益为导向的金融创新,实现银行产品结构的升级,提高传统存贷款业务的盈利水平。商业银行应在加强产品盈利能力分析与评价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产品收益水平和风险水平,调整现有产品结构,增加高收益、低风险产品的比例。目前特别应重视发展对优质中小企业和个人的资产业务,同时增加对不动产项目和新兴产业的融资,实行风险与收益相对称的信贷策略,努力扩大资金运用利差。

  四是建立健全高效的金融产品定价体系。利率市场化使定价成为贷款市场竞争的关键因素,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贷款定价机制,是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迫切需要。商业银行应建立健全贷款定价方法体系,在市场基准利率基础上参照合理的成本收益方法,确定本行的基准利率水平,同时使用客户盈利分析模型确定对不同客户的利率水平,实现客户与银行的双赢。

  宗 良(作者系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责任编辑: 史博超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