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手机银行快速发展,已成为传统银行开展移动金融业务的重要载体。在已披露2013年手机银行客户数据的10家上市银行中,建行、工行的手机银行客户数位居榜首,分别为1.17亿户和1.11亿户。另外3家国有大行交行、农行、中行客户数也分别达到9859万户、8297万户和5212.62万户。
据中国电子银行网统计,上述5家银行2013年的手机银行交易总额达到了3.84万亿元,同比增幅高达160.76%;人均交易金额为20207元,较2012年增加了5483元。
从手机应用到微信银行
银行纷纷推出手机应用,背后是应对随着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而生的移动金融带来的挑战,为了提升用户黏性,很多银行都推出了优惠措施。比如,农行、中行、交行、招行、光大、广发等多家银行从2012年开始,就对使用手机银行转账在限额内免手续费。
随着近两年来微信用户的增加,各大银行又纷纷研发出了微信银行,以更好地贴合用户。值得关注的是,微信银行作为传统银行扩展手机银行业务的一个窗口,透露出传统银行在新环境下以开放姿态拥抱新技术,以及积极挖掘客户、增强用户体验的新思路。
如为满足客户日益旺盛的出境需求,浦发银行继在微信银行推出可随时购买国际航班机票的“微旅行”功能后,近期又在业内首家推出了微信银行结、购汇功能。民生银行于2013年12月19日上线了借记卡、信用卡、民生家园、微信客服为一体的微信银行,为客户提供借记卡账户查询、交易明细、理财产品推介、信用卡账单查询、信用卡还款、网点预约、微信客服等服务。北京银行于2013年11月中旬上线信用卡微信客服,实现账户额度查询、账单及明细查询、积分及明细查询、账户交易实时推送、营销活动宣传等功能。北京农商银行微信银行也已于2014年1月4日上线,现阶段主要提供网点查询、优惠活动、利率查询、理财产品信息等公开信息的查询服务。
综合来看,当前各家银行的微信银行业务,大部分集中在信息查询方面,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有各自特色的服务。“微信平台是伴随腾讯微信通讯软件而产生的一种全新服务方式,企业通过注册公众号对外提供定制服务,随着微信平台影响力越来越大,北京辖内中资法人银行也加大了对微信平台的关注和利用力度。”北京银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在其辖内的4家中资法人机构中,民生银行与北京银行对微信平台的利用起步相对较早,目前已收到初步成效。
差异化发展取胜
面对同业之间移动金融业务紧锣密鼓推进的压力,如何脱颖而出?浦发银行电子银行部总经理丁蔚认为,银行必须找到自身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的路径与评价标准。
从浦发银行的经验看,该行从移动金融的概念、技术、市场3个领域重点突破,实现领先。2013年6月,浦发银行率先推出了移动金融2.0标准,并形成具有特色的移动金融发展体系,如业内率先推出浦发银行NFC手机近场支付利用移动营销平台拓展线下营销空间等。在此基础上,客户规模在各种理财、支付、生活等场景中凭借社交化的自传播快速扩展,迭代推出的新产品、新应用又使客户黏性得以加强。
差异化发展也是城商行长沙银行在开展移动金融上践行的理念。通过与中国银联、中国通信服务有限公司进行合作研发,通过两年多时间的努力,长沙银行于去年11月正式推出了“掌钱”移动互联网综合金融服务平台。
据了解,长沙银行“掌钱”打破了各家手机银行仅支持本行卡、不支持他行卡应用的传统限制,实现了他行卡也能在“掌钱”上进行充值、缴费和跨行转账等操作。不仅如此,“掌钱”在“零门槛、零距离、零费用”的“三零”基础上做到了产品元素多样化,“掌钱”将“摇摇付款”、“扫扫付款”、“便民取现”等服务项目移植到使用体系中,实现了从银行网点到个人银行账户的无缝对接。
金融安全摆首位
毫无疑问,随着移动互联网而生的移动金融,提高了办事效率,提升了业务、产品的多样性。但在不断扩大规模的同时,安全仍需放在首位。
4月10日,浦发银行宣布首发微信汇款服务:只要有好友微信号,就能汇款。该服务以汇款人的微信好友关系为基础,将汇款信息以微信红包等形式通知收款人,收款人可通过微信消息中的收款链接,实时收款至本人账户或者到浦发银行网点直接取现。
从操作流程上看,这与“微信红包”类似,不需要银行卡号就能实现“转账”。但微信汇款作为银行的一项汇款业务,在汇款人输入银行密码的时候,将会跳转回浦发银行电子银行的界面,确保汇款人账户安全。
除了银行自身的规范,监管部门也开始提醒银行要加强防范“微信银行”业务风险。北京银监局要求相关银行采取3方面措施:一是全面了解、掌握微信平台存在的问题和漏洞,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做好应对准备工作;二是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客户数据,采用高强度的加密算法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保护,确保传输数据的安全性,防止敏感信息泄露;三是在用户认证流程中以短信动态密码验证、动态令牌等方式实现双因素认证,提高用户身份验证安全性。(经济日报记者 钱箐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