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新三板市场规模大幅扩容,截至4月22日,挂牌企业数量已达692家,较去年底的355家增长了94.93%。与此同时,新三板股票融资规模同比也实现大幅上升,市场交投活跃度显著增强。有分析人士表示,随着做市商制度等新的交易规则陆续上线,新三板的融资功能将会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统计显示,截至4月14日,现有挂牌公司自挂牌以来融资总额为112.83亿元。今年一季度,挂牌公司共完成34次股票发行,融资金额为5.99亿元,平均每次融资1762万元;而去年一季度,挂牌公司仅完成定向发行2次,募集金额为0.2亿元。此外,一季度新三板尚有拟发行或已完成股票认购的金额合计10.83亿元。
全国股权转让系统总经理助理隋强表示,当前市场股票融资已呈现出三方面新特点:一是挂牌同时发行次数多,二是机构投资者参与程度高,三是股权激励占比高。一季度,新三板公司挂牌同时发行14次,占发行总次数的40%以上;2013年至2014年3月末已完成的94次股票发行中,有机构投资者参与的占50%以上;有股权激励目的的股票发行约占发行次数的40%。
“在新三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协议转让、竞价转让和做市商转让等新的交易规则上线时间也已初步明确,市场制度建设正在逐步完善,对投融资双方的吸引力不断增强。”招商证券分析师洪锦屏表示,停滞逾一年之久的IPO重启后仍磕磕绊绊,很多拟上市公司转向来新三板挂牌,也使新三板融资额有所提升。
目前新三板的交易主要是通过公开转让或定向发行来进行。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4月14日,新三板挂牌公司股票合计成交0.94亿股,成交金额4.73亿元。2006年至今成交股数7.97亿股,成交金额39.29亿元。而从定向发行上看,挂牌公司也同期完成37次定向发行,融资金额为6.10亿元(其中挂牌同时发行16次,融资金额为0.76亿元),平均每次融资1647.69万元。
尽管新三板市场融资规模和融资案例均大幅增长,但西部证券场外市场部总经理程晓明认为,新三板的交易功能还远未得到充分发挥,市场交投活跃度也未达到应有的水平,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做市商等制度尚未到位。
“新三板挂牌企业多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这类企业在股权融资时的难点在于定价,一般投资者很难判断其价值。但做市商具有双向同时报价、撮合交易的功能,为市场及时提供流通性,能通过交易价格来决定企业的融资价格。”程晓明表示,新三板的交投活跃度得等到8月份做市商制度上线后,才能得到进一步改观。
除了通过做市商等交易制度能更好地发现企业价值、便利企业股权融资之外,据了解,未来新三板或也有望试水股票质押融资业务。洪锦屏表示,股票质押融资能为新三板企业的大股东提供新的融资手段。挂牌公司大股东可将持有股票质押给券商,从券商融入资金用于对公司追加投资,或者也可以用作其他用途,未来这项业务前景也较为看好。(经济日报记者 何 川 实习生 苏诗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