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微观经济活动存在行政干预过多的情况,使企业“戴着镣铐跳舞”,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充分发挥。近期国务院高层强调,要进一步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是发挥投资关键作用,以结构改革推动结构调整,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举措。
“新的形势下,中国不能再走政府主导投资的老路,这容易加剧产能过剩和导致经济结构扭曲。”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徐洪才表示,要激发市场投资活力,政策着力点应是继续简政放权,减少对微观经济活动直接干预,让企业选择投资和产业发展方向,盘活民间资本存量,激发市场活力。
“这一措施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通过释放政策信号,改善市场预期,为企业注入更多信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表示,企业看到了政府推动改革的坚定决心后,将更加敢于决策、敢于投资。与此同时,这一政策信号也会对资本市场产生传导效应,促进其稳健发展。
实际上,自去年以来,企业投资自主权正不断提高,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项目进度也在加快,去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承诺5年内至少削减567项,到今年两会,本届政府用一年时间已经落实了416项。此外,尽量缩减投资项目政府核准,到金融、铁路等领域向民间资本开放,放宽公司注册资本登记条件等一系列措施,使企业自主投资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正在被破除。
“上述措施对民营企业快速发展、投资方向多元化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限制民营企业投资的一些条条框框逐步减少后,企业的投资成本和投资风险都将降低。”一家民营企业负责人表示。
要让企业拥有投资自主权,必须进一步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为此,徐洪才建议,逐步放开在能源、金融、铁路、邮政、电信等垄断行业民间投资,倒逼垄断行业加快改革步伐;继续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和试点领域,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高各类产品环保标准,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环保产业,实现环境治理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实体经济而非进入投机炒作领域等,防止房产、股市、汇市、期货等资产泡沫;鼓励企业将资金投向研发设计、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专家表示,减少政府看得见的手对企业自主投资决策的干预,激发微观主体的投资积极性,随着改革成效显现,在经历调整期后,未来经济将迎来上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