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宝宝”收益持续下滑投资者hold不住转投银行理财

2014年05月06日 07:56    来源: 金融投资报    

  自2014年春节过后互联网理财的收益就持续下滑,至今也没有反弹的迹象。相反,银行理财却是一浪高过一浪,尽管收益率起起伏伏有高有下,但“遇节必上扬”的规律始终持续上演。

  继清明节银行理财推高一小波理财收益之后,五一小长假这次“促销”力度更大。记者梳理发现,部分银行甚至出现了年化超7%的预期收益率。

  由于尚有部分针对此次小长假推出的高收益理财产品仍然在售,因此理财师建议,有余钱的投资者不妨抓住节日理财的尾巴锁定高收益,同时投资者还可以考虑配置预期年化收益率6%以上、期限半年左右的银行理财产品。

  “五一”专属理财热销 平均预期收益率超5.5%

  “每月工资一发便会将工资先转到余额宝和理财通账户,每月也会以最新的收益率不断地在互联网理财产品中腾挪资金,互联网理财让我开始慢慢关注理财领域。”刘女士是一位国企白领,作为网购达人,自从余额宝和理财通推出后,她开始关注在网上理财。

  不过近日,刘女士发现其账户中多个货币基金收益率都跌破了5%。“互联网理财收益不停下滑让人hold不住,正好五一期间又有不少银行开始推出各种收益更高的短期理财产品,权衡之后还是决定将部分暂不用的定期资金转回,购买银行理财。”

  记者了解到,事实上,像刘女士这样的例子在近期并不少见。“随着春节后货币市场资金宽松,不少互联网理财挂钩的货币基金都出现了收益率下滑的现象,5.5%-6%的高收益确实难以再现。”有理财师分析,尽管与春节期间遍地6%以上的银行理财盛况无法相比,但相较互联网理财持续下滑的收益率,银行理财还是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

  据统计,2014年4月30日在售的非结构性人民币理财产品共343款,其中预期收益率超6%的银行理财产品有36款,4月30日在售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43%。另外,数据显示,今年共有5家商业银行发行了14款五一专属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5.68%。其中4款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超6%。与去年五一专属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相比,今年的五一专属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较去年高1.52个百分点。

  相比银行理财的节节攀升,上周互联网理财产品收益表现平淡,所有产品的收益率都在4%到6%之间。新推出时以高达7%以上的收益率位于榜单前列的理财产品兴业宝本周收益跌到4%左右,而截至5日,余额宝的7日年化收益率为5.04%,微信理财通华夏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则跌至5%以下,为4.983%。“未来互联网理财宝宝类产品,年化收益率跌破5%是大概率事件,甚至会更接近定期存款的水平。毕竟互联网宝宝大多本质上还是货币基金。统计数据显示,货币基金平均年化收益率在3%-4%之间,超过5%的很少。”有分析师认为,在节日期间,相比互联网理财,可以抓住银行理财机会锁定高收益。

  银行提前布局季度末 推短期掐时点高收益理财

  “面对日益艰难的吸存任务和渐渐靠近的6月末半年存款考核‘大限’,不少银行都已经率先提前布局,借‘五一’之机推出60天以内的掐时点高收益理财。”上述业内人士认为,目前不少“五一特供”理财产品都瞄准了六月末的存款考核大限。

  记者在某股份制银行官网看到,其在售的个人专项理财产品2014年第199期同享盈计划之“五一”特供(53天)产品,预期最高收益率为5.7%,收益结束日期为6月27日,刚好落在6月末的周五。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股份制银行的另一款理财产品,截至5月8日停止募集的“私银专属理财产品2014年第30期尊享盈添利计划”,投资者回报竟达到7%,期限731天,认购门槛为30万元,最高募集规模1.21亿元。“门槛尽管是30万,但是销量非常好。”该行某客户经理告诉记者。

  除此之外,记者还注意到,不少中小城商行也纷纷推出了高收益理财产品。某城商行银行最近发行的一款理财产品预计年化收益率高达7.50%。投资期限364天,起点金额10万元。“7.5%、5.8%的都没有了。”5日上午,刘女士走进上述农商行网点直奔某款半年期到一年期高收益理财。然而,客户经理告诉她,“都是老客户提前预约,基本上都是几小时卖完。

  据普益财富数据显示,目前城商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5.73%居首位;股份制银行以平均5.51%紧随其后;农商行、大型国有银行分别为5.4%和5.14%。

  据悉,银行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突破7%关口在2013年曾发生过两回,分别是2013年6月末、12月末。“这两次发生的背景都是市场流动性紧张,如今部分银行理财也超过了7%收益,”业内人士称,从多数产品投资期限要求较长这一点看,不排除银行意欲用高收益来锁定投资者的资金。

  为此,上述理财师建议投资者,半年甚至更长时间都用不上的大额资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更好;投资期限还应注意 “避短投长”,购买期限长的产品,可以让大额资金锁定高收益;互联网“宝宝”可用来管理平时经常流动的小额闲散资金;投资者要各取所需、区别配置,才能让“钱生钱”的效率更高。


(责任编辑: 马欣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