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4月份融资结构变化 企业融资环境更加微妙

2014年05月19日 10:20    来源: 金融时报     徐绍峰

  4月份金融数据展现了全新的融资图景。

  人们注意到,当月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176亿元、外币贷款少增661亿元、委托贷款少增350亿元、信托贷款少增1525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少增1431亿元。与一连串“少增”相反的是,企业债券和股票融资一枝独秀。其中,企业债券净融资3663亿元,同比多1624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751亿元,同比多477亿元。

  “少增”和“多增”的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若说表外融资(信托贷款、委托贷款、非贴现票据)少增,并不令人意外。因为今年以来,有关方面对影子银行规范监管的力度显著加大,表外业务逐渐收缩。但信托贷款在3月少增5442亿元的基础上,本月再次少增1525亿元,而且4月新增信托贷款仅417亿元,信托贷款萎缩之快确实令人吃惊。

  不过,从政策面看,表外融资特别是信托贷款少增的趋势,短期内恐难改变。

  一方面,银监会办公厅4月发布的《关于信托公司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即坊间所称“99号文”,已经对4月信托贷款增速产生了明显抑制。4月信托贷款大降,显然与此相关。而随着近日银监会向各银监局和银监会直管信托公司下发《关于99号文的执行细则》,人们预计,“细则”大力限制的中介作用和“一对多”业务,将会进一步影响信托贷款增速。不仅如此,有消息称,监管层正在就银行间的非标准化债权(非标)业务进行重点关注,接下来或将对非标类业务采取更加严厉的监管措施,银行主导的非标活动将受到进一步限制。

  另一方面,央行、银监会等五部门日前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进一步规范和整顿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经营行为,因为这些业务“每个环节都直接抬高了融资成本,对劳动生产率提高毫无贡献,会把国家金融体系带入赌博心态的短期行为”。

  央行、银监会等部门对影子银行多管齐下的监管,会加速银行表外业务收缩,未来新增社会融资规模也将受此影响继续缩减。

  在表外融资少增的同时,4月新增贷款也同比少增,企业融资环境变化微妙。究其原因,一是受当月人民币存款减少6546亿元,同比多减5545亿元影响,银行用于放贷的资金减少;二是在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和环比双双减少的同时,同业业务不仅膨胀了M2的规模,也增加了银行的融资成本,高成本资金抑制了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三是投资特别是房地产投资下降,以及制造业不景气,使实体经济本身的资金需求显著减弱。

  4月金融数据中最值得关注、也是该月数据中最大亮点是“企业债券净融资”和“股票融资”同时多增。在新增贷款和表外融资双双少增、稳增长又迫切需要更多资金支持的背景下,直接融资(企业债券融资、股票融资)在4月份的多增,具有不寻常意义,它至少昭示了资本市场正走上前台并将扮演重要角色。

  一方面,表外融资回归表内,将会在表外留下大量融资空白。4月数据显示,新增信贷同比少增,表明表内新增贷款难以填补表外融资入表后的空白。在此情况下,以前由表外融资满足的融资需求,现在需要直接融资发挥替代作用。

  另一方面,近几个月来,表外融资持续少增,银行业“去杠杆”加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无法加杠杆但又需要维持资金链不断,以及高负债率的微观经济主体需要融资,怎么办?无还本付息压力的股权融资,走进了政策视野。

  这显然是国务院在4月份一系列微刺激举措推出后,又加紧在5月初发布新“国九条”的重要背景。

  通观新“国九条”,融资被置于核心位置。无论是“积极稳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还是“加快多层次股权市场建设”,目标都剑指资本市场融资能力。鉴于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相比,依然处于绝对主导地位,要“促进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协调发展,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一方面,仅按传统股票审批速度,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企业发行上市任务,也满足不了实体经济巨大的融资需求。在经济增速下滑,信贷政策又不允许继续大规模放松,稳增长迫切需要资本市场发力的背景下,“积极稳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成了当然之选。另一方面,股票上市融资毕竟只是渠道之一,而嗷嗷待哺的企业很多,要提高资本市场融资能力,必须“加快多层次股权市场建设”,调动各层次资本市场力量,让社会资源通过多层次股权市场,实现优化配置,浇灌实体经济之树。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上周五介绍,创业板首发办法的修订和再融资办法制定工作已经结束,这意味着创业板首发门槛已经降低,企业将更容易上市,创业板供给将猛增。

  此外,鉴于目前债券市场分割严重,九龙治水的格局仍旧,为此,新“国九条”由国务院印发,强调要“健全跨部门监管协作机制”,目的就是要通过更高层面的统筹协调,达成共识,形成合力,以便更快地推动资本市场发展,更高效地为实体经济提供融资服务。日前,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适当放宽企业债券发行条件,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发债用于棚户区改造,提高债市融资能力已现端倪。

  尽管4月企业债券净融资3663亿元,以及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751亿元,相比4月末80.91万亿元的本外币贷款余额,仍不是很大的数额。但毕竟“小荷已露尖尖角”,4月份企业债和股票融资双双多增,体现的不仅是表外融资与直接融资间的此消彼长,也不仅是4月数据的偶然异动,数据的背后,是一幅随着新“国九条”逐渐落实而徐徐展开的、中国融资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全新图景。


(责任编辑: 马欣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