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九条”专门提出“推进期货市场建设”,包括“发展商品期货市场”、“建设金融期货市场”。在28日举行的“第十一届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上,与会人士就如何促进期货市场发展提出建议,并透露了下一步在发展期货市场、丰富期货品种的一些思考。
争取尽快推出原油期货
“产品是市场的生命线。2014年,交易所将一手抓新品种上市,一手抓老品种的功能深化,通过两手抓,推动形成更富活力、更具层次的产品体系。”上海期货交易所理事长杨迈军表示,全力推动原油期货上市交易,并积极推进锡、镍、氧化铝、不锈钢、水泥、电力、纸浆、稀土等对国民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战略性品种的上市准备工作。同时全面推进四大产品系列20余个储备品种的研发工作。
同时,抓紧推进有色金属指数期货和期权的上市交易,实现交易所由大宗商品向综合性品种体系的转型突破。深入研发综合性商品指数、行业指数及单个商品指数等新型产品。梳理完善合约规则设计、交易、交割等各个环节,拓展已上市品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推动燃料油期货合约更加符合市场需求;完善天然橡胶市场;推进黄金期货交割业务的制度优化和创新;探索试点钢材期货厂库交割制度;优化有色金属交割仓库全国布局,推动交割仓库管理水平的提高。
谈及原油期货的最新进展,杨迈军透露“目前经过多方努力,原油期货的上市正处于亟待突破的关键时期,交易所和相关各方将进一步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尽快推出。”
他表示,原油事关国家战略,原油期货的上市得到国家各个部委的大力支持。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落户上海自贸区,要利用制度创新“高地”的优势,积极推动相关配套政策和规则体系的落地实施,并适时启动仿真交易,确保各环节运行顺畅。待时机成熟,争取尽快推出原油期货,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监管、总结经验,为国内期货市场的开放创新探索发展道路。
适时推出交叉汇率期货
作为我国金融期货交易的组织者,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目前还只有两个品种。对此,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董事长张慎峰表示,未来中金所将聚焦市场需求,着力完善金融期货产品体系,努力打造中国经济金融风险管理平台。
在完善股指期货产品体系方面,中金所将尽快上市中证500、上证50等指数期货产品,拓展中小板指数等其他板块产品线,努力建设全覆盖、多层次的产品体系,满足各类市场参与者的风险管理需求。
在完善国债期货产品体系方面,中金所将根据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借鉴国际经验,在充分发挥5年期国债期货作用的基础上,推出更多其他年限如10年期、3年期国债和短期利率期货与期权合约,探索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人民币基准收益率曲线的新途径,服务国家金融发展战略大局。
在推进股指期权方面,张慎峰表示,股指期权作为更加精细化的风险管理工具,从全球发展经验来看,具有使用广泛、历史悠久、抗操纵性好、风险可控、功能显著的特点,是后发市场的首选产品。只有现货、期货和期权“三足鼎立”,才能撑起稳固的资本市场。
“目前,中金所正积极推进沪深300股指期权等期权产品的上市准备工作。”张慎峰透露。
此外,张慎峰透露,中金所将根据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改革进程,利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政策等优势,积极筹建金融期货交易平台,适时推出交叉汇率期货及人民币外汇期货、期权产品,满足实体经济管理汇率风险的需求,促进人民币对内和对外价格的均衡稳定。
推进期市服务实体经济
中国证监会原副主席范福春表示,总的来看,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还停留在较为肤浅的阶段,还需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以推进。
首先,要转变交易量优先的观念。鉴于我国期货市场的现状,建议期货交易所和期货公司,切实转变交易量第一的观念,把期货市场切实为实体经济服务摆在最优先的位置。第二,要把为实体经济服务的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解决阻碍这个转变的认识问题、组织问题、人力、财力的投入问题和激励机制等一系列问题,要特别重视对“套期保值、管理风险”的专题研究。第三,加大推介力度,让大宗商品期货价格家喻户晓。
中国证监会原副主席陈耀先表示,实现我国期货市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就是要稳中有序地推进期货市场对外开放,这对于提高我国期货市场的国际影响力,加强参与国际经济金融规则的制定,促进中国实体企业更好参与国际竞争都具有积极意义。
谈及现阶段适合我国期货市场的对外开放措施,陈耀先从四方面加以阐述:一是积极推动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措施,逐步引入境外投资者;二是在一些交易、结算、交割制度上接轨国际惯例;三是鼓励期货公司“走出去”,而为了鼓励期货公司扩大“走出去”的步伐,需要进一步推进境外期货经纪业务试点的筹备工作,同时,也要允许期货公司在香港的分支机构在一定的限制下代理国内投资者和企业参与国际市场;四是继续加快立法进程,为市场对外开放打好基础。一方面要总结评估市场法制建设,适应市场环境变化和新形势要求,以制定《期货法》为契机,通过立法进一步推进期货市场对外开放;另一方面,需要研究国际市场投资者如何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期货市场监管制度,在法规上予以规范和完善。